6月18日-19日,参加“挑担徽茶雾里青,徒步进京庆奥运”活动的20名“徽骆驼”,来到徽商兴盛地扬州,通过考察扬州茶市,了解到不少新安徽茶商在扬州的境况。
著名的茶文化研究专家徐丹介绍说,安徽茶在扬州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很高的,据他了解,每天从安徽省峨桥茶市都会有一辆开往扬州的大巴客车,仅这一辆客车就载有茶叶1.5吨,另有货车运茶,最保守估计也有1吨,另外每天从宣郎广、黄山、池州地区运往扬州的茶叶也不少于1.5吨,这样算来,每天就有4吨安徽茶进入扬州。目前,安徽茶人在扬州从事茶经营的仅工商注册户就有1500余家,占扬州茶叶经营户的85%左右,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这些新安徽茶商大多数并无多少“原始积累”,多是从挑茶沿街叫卖开始起步,发展至今,在扬州拥有自己的店铺,甚至在扬州买房购车也不在少数。
在扬州的茶叶市场上,并没有几家店铺打着安徽茶的旗号,也少见安徽茶的身影,倒是浙茶、闽茶及扬州本地茶唱主角。安徽天方茶业公司驻扬州经销商洪喜来道出了其中原委,他说,安徽茶在扬州的量是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卖的散茶、低档茶,以品牌茶出现的微乎其微,这也并不是安徽茶质量不好,其实,每年茶季有相当多的扬州人到池州市、宣城市等地,在当地收购、加工茶叶,回到扬州后就以当地名茶“绿杨春”的“面目”出现。另外,大量浙江、福建商人将龙井、铁观音等拉到扬州,他们加大品牌投入,占据了高端茶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安徽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扬州已经敌不过浙商了。
安徽茶在扬州的遭遇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徽商的现状,毋庸讳言,现代的徽商落后了,而且远远地被抛在了浙商、苏商、粤商的后面。作为徽商的后裔,新徽商当如何走出困境?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多年从事徽商文化研究,他认为,历史上的徽商被人称为“徽骆驼”,这是因为他们能像骆驼一样负重远行,负重是能吃苦,远行则是能高瞻远瞩、开拓进取,当前要重振徽商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倡导“远行”。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郑孝和说:“这次活动就是一次远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远行,更是一次精神意义上的远行,我们相信通过这样一次身体力行的重走徽商路,将会使我们对徽商精神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徽商振兴会有时。”
(余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