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业转移谨防三个误区

吴 铭

  中国纺织工业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全行业越来越认识到我们建设纺织强国,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移,这是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应有之意。因此,正确看待产业转移中的一些认识误区非常重要。 

  第一个是技术误区。产业转移不是放慢中国纺织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是要利用跨地区产业链的优势,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效率,提高改造的能力,提高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纺织工业的梯度转移不会使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放慢,而是要促进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入纺织工业。

  第二个是整合误区。中部刚刚兴起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封闭的,东部沿海的企业也有很多处于封闭状态,就是自我循环、自我调整、自我配置。资源整合好像就是简单的从外部找资金、办工厂、挖人才、引技术。但是,在开放思想下,全球化跨国配置资源条件下的企业的资源整合,应该是一种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发挥专业化协作的契约化整合,按照最低成本的原则,到企业外部去配置生产要素。因此,中部崛起吸引东部的企业来,东部的企业也需要到中部来,这是双赢的,是相互的配置。把别人的固定资本变成自己的流动资本。

  第三个是规模误区。有人说现在的形势很好,只是规模不够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东部产业转移和中西部承接千万不要把规模放在第一位。   

  从2007年开始,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4000多户,已经出现了效益提高和效益下降两极分化的趋势。2007年平均利润率3.97%为,其中利润率大于10%(达15.6%)的企业3156户,这些企业的利润占全行业的90%;32%以上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74%;17%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纺织年年进步但进步不大的原因,实际上是那些技术进步快,有品牌价值的企业支撑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而多于2/3的企业是粗放经营,产品开发能力弱,营销水平低。   

  在新世纪,我们要建设纺织强国,能不能应对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这样一个新形势,这些不仅仅是东部,而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