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听说美盛重新开启磷肥厂……

坤哥

  应多位朋友急切邀请,《散议进口钾肥》暂停,就业内传出的美盛重启两家磷肥厂的消息发表发表意见,就事论事地探讨探讨。

  据说美盛公司在本月上旬正式宣布,将重新开启两年前关闭的两家磷肥工厂。很多人对这条消息不以为意,而作为农化人就不应该熟视无睹,化肥人更不能做到过眼云烟。值得一提的是,好几家大中型的磷肥企业负责人密切关注到这短短的几个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话交流。

  2005年底的时候,美盛公司宣称计划将其粒状磷酸产量削减60万短吨(1短吨=2000磅=907.185千克/1吨=1.1023短吨)。该公司2006年1月25日的备忘录就提到了“公司决定FortGreen、FourGorners、Noralyn和Hopewell 四磷矿场将从2月6日(星期一)起暂时停产1个月”,后来陆陆续续对其旗下的工厂等停产、限产,当年就减产磷肥二百来万吨,有效而直接地推动了国际磷肥价格的大幅上涨。2007年初,美国海湾磷酸二铵报价范围在273—274美元/吨(FOB),新奥尔良地区磷酸二铵供应依然较紧,一些地区的采购商开始选择用磷酸一铵来代替磷酸二铵,当时该地区磷酸一铵交易价格约为238美元/短吨(FOB),国内厂家对磷酸二铵的报价则高于240美元/短吨(FOB)。看看现在什么价格?五月初,韩国出口越南1.2万吨磷铵,1380美元/吨(CFR),也曾以1500美元/吨(CFR)向越南、泰国标售,受到抵制。印度本月成交几笔磷肥贸易,5万吨磷酸一铵,1280—1285美元/吨(CFR);2.62万吨磷酸二铵1290美元/吨(CFR)……如此丰厚而肥硕的利润,唾手可得的市场,美盛如何不以为然、岂不怦然心动?而我国磷肥厂家却因种种迹象——首当其冲的4月20日—9月30日的135%的特别出口关税——而被捆住手脚,无法施展,业内人士深感担忧、刻骨铭心而全神贯注于如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的磷肥业刚刚成为净出口国时间不长,一代磷肥人、经销商共同打造的国际市场是否——主要——就因眼下的特别出口关税的捆绑而拱手相让于外商?这对中国刚刚健康成长、发展起来的磷肥市场是否当头棒喝、一场寒流?原来占有的国际市场的空白正好让外商乘虚而入、鹊占鸠巢???于情、于理都有点于心不忍、接受不了。

  (2) 我一直执着地以为,磷肥本来就是个供大于求的东西。既然能出的去,不也是为国创汇,为地方财政创利,为企业为职工创效益吗?现在据说国内已有2/3以上的磷肥企业陆续限产、停产、检修,即使正常开工的企业有些也是进退维谷、苟延残喘、摇摇欲坠,这么多的装置被束之高阁、闲置一旁,是否也是一种浪费?那么多人员无事可干甚至于待岗下岗,是否也是一种浪费?

  (3) 特别出口关税出台,对市场价格的调节我们有目共睹。譬如尿素,恐慌一阵子,呼呼呼又涨上来了,用肥季节到来2500元/吨零批价早就屡见不鲜,我们马上又要对尿素进行“反恐”了。再说磷肥,其价格的下降非常有限,我以为在这种无法正常走货的情况下,厂家一味降价无疑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你那么高的生产成本你不好好算算?既然对国内磷肥市场价格影响有限,从根本上来说,不太影响得到国内磷肥的供应,不影响供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就看得见,也就不太影响得到国计民生,那还不如顺应市场开闸放水,不是吗?

  (4) 有几个厂家的老总说,股市政府要救,肥市政府同样要救。是啊,控制磷肥出口而不是限制磷肥出口将是绝佳选择,但这也就为我们政府的相关部门出了一道“大题”、 一道“难题”,怎么样才能做到既要控制出口又不是限制出口,就得相关部门好好应试了。我们相信,政府相关部门的成绩——最终——会让老百姓满意与放心的。

  (5) 市场一直呼吁全球化,中国农化人也正昂首阔步地融入世界市场,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能让中国农化人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也是莫斯科,同样不相信眼泪,但对国内的企业,是疏而不是堵,当为上上策也。

  一点牢骚,半纸拙见,是在听说美盛重新开启关闭两年有余的磷肥厂之后而不吐不快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