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顺义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建立和完善日用消费品三级营销、农资连锁、医药连锁、农贸市场经营、再生资源回收五大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日用生活消费品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加快以隆华购物中心为龙头的流通体系发展。顺义区供销合作社通过对原有基层社进行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运用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实施“区、镇、村三级营销服务网络”工程,做到区有隆华购物中心兼批发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超市,自然村有便民店、综合服务站、加盟店等,形成了完善的“小超市、大连锁”运营体制,并在“进货、价格、配送、服务标识、员工培训”等方面实行五统一,形成遍布全区城乡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2007年共新建村级便利店142家,目前已在全区的19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392个自然村发展镇级超市11家,村级便利店492家,营业总面积达62030平方米,累计增加劳动就业岗位2351个,建店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村村都有便利店。
在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建设方面,加快以顺万兴农资公司为龙头的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顺义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新农村发展方向,实行“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方式,加大市场调研,丰富农资商品供应;加强商品质量管理,使广大农民可以买到放心的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净化了农资市场;制定并完善《顺万兴农资连锁店管理制度》、《顺万兴农资连锁店承诺》、《顺万兴农资连锁店服务公约》,提高农资经营网络的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促进了企业形象的提升。2007年新发展农资连锁店51家,累计增加农资经营面积4110平方米,实现农资销售6367万元,同比增长20.1%,新增就业岗位97个。
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方面,顺义供销社兴建盈兆鑫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并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市场总占地面积100亩,经营面积达38183平方米,整体入驻率在95%以上。2007年紧密结合首都机场起降航线整治要求,完成了近2万平方米的封闭改造工程,并积极配合全区垃圾废品一体化运作工程,对384个村级回收站统一挂牌,同时对462名村级收购员统一培训,实行规范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将全区各村以及首都机场、奥运场馆等周边重点地区的个体收购摊点和流动人员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体系中,增加就业岗位600余个。
在农贸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提升以裕喜发公司为龙头的农贸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政府“退路进厅进店,全面整治街道环境”的要求,利用社有资源,围绕当地需求,在后沙峪、北石槽、张喜庄分别兴建了3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总经营面积近18000平方米。目前后沙峪、北石槽、张喜庄这三个农贸市场引进农村个体经营户585个,增加就业岗位近1300个,年交易额近8000万元。
在医药连锁网络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大力发展以嘉盛鸿公司为龙头的医药连锁经营网点,并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形象标识”的连锁经营模式,提升网络规范管理水平。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兴办医药超市1个,连锁药店29家。2007年,面对国家医药政策的调整与完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苦练内功,在加快服务设施改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并利用网络发展爱农信息驿站118家,拓展了服务功能,提升了医药网络的竞争力。2007年全系统药品销售达3570万元,同比增长16%,在实现企业增效的前提下,确保了农民用药安全、方便、有效。
五大经营网络体系的形成,不仅为顺义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生产、生活方面的方便,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品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成本,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提供了渠道。 在稳步推进五大连锁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顺义供销社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体系建设要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必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抓好供销合作社品牌的培育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确保五大连锁经营网络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顺义区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最直接地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买到省时、省钱、又放心的商品,净化了农村市场、平抑了物价,有效地维护了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进了供销合作社与“三农”地联系,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使农民重新认识了新形势下的供销合作社,扩大了社会影响力,重塑了供销合作社新形象;开辟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的新的经营空间,整合了商业流通资源,提高了农村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了农村向社区化,乡镇向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陈凯华 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