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际国内很多专家认为文山是种植烤烟的最适宜区,尤其是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烟株生长,但烤烟生产通过近20年的发展,种植规模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作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创建活动中查找问题,就破解文山烤烟发展难题、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今年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到云南调研时要求:云南在新烟区开发上要有新突破,烟叶发展重点要放在自然条件好,烟叶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的新烟区。4月中旬,省委书记白恩培专题听取云南省烟草公司的新烟区开发情况汇报后指出:云南烟叶生产规模要在全国保持绝对优势、烟叶科技要处于领先地位、烟叶质量要保持竞争优势。文山州作为云南省重点开发的新烟区之一,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烟草系统开展的“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云南烟草”创建活动的思考,我们认为新烟区开发必须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和新的措施;必须着力破解发展意识、发展空间、发展后劲问题,必须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必须着力破解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制约文山新烟区开发四因素
文山州从1986年种植烤烟到现在已有20余年,近年来,虽然种烟水平、烟叶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烟叶市场信誉较好,烟叶供不应求,但种植规模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笔者认为,制约文山烤烟发展速度、发展效率、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具体表现是: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小进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存在封闭狭隘,惧怕困难,瞻前顾后的畏难情绪,存在不思改革、缺乏创新的进取精神,尤其是危机意识、发展意识不强,推动规模化发展的信心不足。
二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不高。烟叶种植分散、区域化水平低,户均种烟面积小、效益不明显,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序繁琐、种烟效益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传统烟叶生产粗放经营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大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部分烟区种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地方财政和烟农投入能力弱,烟水、烟路、烤房及烟站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烤烟生产发展的需求。
四是科技设施滞后,科技人员和烟农素质不高,科技到位率低。受诸多因素制约,烤烟生产科技人员总量不足、科技水平不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之每年增加新的种烟农户,烟农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科技到位率的提高。
虽然文山烤烟生产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率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但是,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自然条件优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措施有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具备规模化发展基础;与国际国内合作开发优质烟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具备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加快文山新烟区规模化发展三条措施
根据云南省委、政府和省烟草公司的要求,按照《文山州新烟区开发建设规划》,文山州“十一五”末烟叶收购计划将达到110万担以上、“十二五”前三年达到150万担以上,“十二五”末达到180万担以上。要实现新烟区开发建设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必须走“追赶式、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路子,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力,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力。
首先,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是实现新烟区开发的有效途径。
解放思想必须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必须解决问题。结合当前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创建“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文山烟草”活动,就是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新烟区开发的思想,增强文山烟草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克服一个“封”字,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坚决克服一个“庸”字,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科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克服一个“浮”字,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和务实观念;坚决破除一个“满”字,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理清思路,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要求我们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深化对烟叶生产发展形势的认识,发展新烟区是国家局实行烟叶配置方式改革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加快文山烤烟生产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长的重要动力,是烟草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山烟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深化对新烟区建设开发的认识,认真查找影响文山州烤烟生产发展速度、发展效率的主客观因素,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进一步统一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思想,变盲目发展为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向新烟区开发要发展速度、发展效率、发展活力。就是要按照国家局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更加明确、工作措施要更加有力、工作成效要更加明显”和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烟草”的要求,向新烟区开发要发展速度,向新烟区开发要发展活力,向新烟区开发要发展效率。新烟区开发要求文山烟草发展加快速度,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发展模式、传统的经营方式来发展,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营方式推动新烟区发展,变常规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新烟区开发将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困难和新的问题,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创新的方法,解决新烟区开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新烟区开发将面对种烟区域调整、种植农户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科技服务网络延伸等诸多问题,必须树立规范投入意识、成本管理意识、科学规划意识,在扩大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必须提高盈利水平。
其次,转变传统烟叶生产模式,推进烟叶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是成功开发新烟区的动力。
要实现文山烤烟生产“十一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原则,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必须走“追赶式、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新路子。“追赶式”抢发展机遇、“跨越式”比发展速度。新烟区开发是文山烤烟生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烤烟生产发展的挑战。烟叶生产是计划生产,发展规模、收购总量是国务院根据卷烟工业的需求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但烟叶市场是开放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文山州新烟区开发必须紧紧抓住“三个机遇、实现三个目标”。即:紧紧抓住国家局烟叶资源配方式改革、种植区域调整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提高烟叶质量、加快发展新烟区,赢得发展时间,争得发展空间,实现新烟区开发建设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局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烟水、烟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基本烟田保护措施,夯实发展基础,创造发展条件,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紧紧抓住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发展机遇,积极探索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烟叶生产市场化进程,实现发展效率的目标。
“破除三种方式”、“培育三支队伍”。即:破除传统生产方式、培育职业烟农队伍。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烟农自栽、自管、自烤,由于种烟面积分散、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效益低、烟叶质量不稳定,这种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烤烟生产发展的要求。新烟区开发必须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高位推动、科学规划、高效发展。核心是培育职业烟农,提高种烟效益,稳定种烟队伍。就是以完善土地流转为基础,以规模化种植为前提,通过土地互换、租赁承包、互助组、专业合作社、股份经营公司、专业大户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推动烟叶种植逐步向种植大户、职业烟农转移,促进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烟农减工增收目标。
破除传统管理方式、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烟叶生产种植与其它农作物相比,规范程度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工序繁琐、比较效益不明显。传统烟叶生产管理方式,所有农事操作都由烟农自己完成,由于生产环节工序较多,种烟效益不高。加快新烟区开发必须重点剥离劳动密集、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扶持与烟叶生产有关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烟农协会、烟农互助组等合作组织发展,培育以个人或集体组织为主体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商品化育苗、机械化起垄、专业化植保、工场化烘烤的市场化进程,实现烤烟生产环节专业化服务、机械化操作、信息化管理,确保种效益稳步提高。
破除传统技术服务方式、培育标准化科技管理队伍。目前烤烟生产科技到位率不高,虽然有科技人员总量不足、科技素质不高、烟农素质参差不齐和投入能力弱的问题,但主要是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考核体系不健全。结合新烟区开发,必须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工作高效的烟叶生产科技人员管理队伍,建立一支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职业烟农队伍,确保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考核体系实施到位。
第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部门配合,是开发新烟区的重要保障。
新烟区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烟农。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按照政府组织、烟草负责、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要求,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合理轮作、加快发展,整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涉农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发展速度。要通过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烟叶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全面推行部问责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组织措施、管理措施、考核措施到位。要逐步健全完善烟草科技人员管理考核体系,细化指标、量化任务,落实责任制,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进度、有具体责任人、有检查验收和考核办法,以确保科技到位率提高。要逐步健全完善对业主、职业烟农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育苗专业化、机械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等专业化队伍的考核,进一步规范农事操作行为,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要通过各级政府出台基本烟田保护意见,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制度,确保基本烟田稳定,确保烟水工程、烟区道路、烤房群长期发挥效益,确保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