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海郊区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首批“守信专业合作社”称号。有了信用评级和“银保联合”,这些合作社只要提出申请,就可在3天内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而且无需抵押、无需担保。接下来,上海农商行还将在郊区800多家合作社进一步开展评估,为更多合作社提供信用贷款。
“银保联合”降低风险
此次上海农商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对“守信合作社”发放信用贷款尚属首次。据了解,由上海市农委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共同研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对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信用贷款。此类贷款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发放手续,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适用基准利率。
与此同时,上海还推出了“银保联合”——创新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新品种,实现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与小额信贷借款之间的衔接。由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贷款,主要对象为贷款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此类贷款确保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放贷手续,适用基准利率。
从农商行的角度而言,由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无疑降低了信贷风险。另外,今年上海市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贷款担保资金,用于扶持区县开展农业贷款担保,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为合作社带来便利
此前为了解决合作社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上海市在2005年就拿出5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鼓励农民主动申请银行贷款;2006年,又拨出500万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帮助降低银行的风险,希望银行简化程序对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尽管门槛一再放低,但银行仍不敢轻易放弃“通过抵押或担保再放款”的做法,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缺少固定资产,有的只是不可用来抵押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虾等,另外,也没什么人愿意为农民的组织提供贷款担保。
此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并推出“银保联合”为的是尽可能地实现“三赢”,即合作社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农商行在拓展客户的同时也减小了信贷风险;而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同时减低经营成本。这两项新举措,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了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贷款的待遇。
此外,向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只要3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发放手续;通过“上海安信农保”申请贷款,能确保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放贷手续,贷款从申请到拿到手中的时间也较从前大大缩短。以往,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需要经过市、区(县)相关部门等9大环节的审核,拿到贷款资金往往已是2个月以后。而合作社贷款都是季节性需求,多是产前为农户垫资购买种子种苗,或者是产中为农民购买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贷款尽快拿到手才能迅速投入生产。
目前新凤蜜露果蔬专业合作社等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获得上海首批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了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单和小额信贷借款合同,获得专项贷款。
恐难解决底层农民贷款问题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的信用评级,能否惠及广大农民的问题,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长、瑞安农村合作协会会长陈林对此持质疑态度。
“目前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为专业合作社评级授信,其主要目标还是着眼于农村金融市场中比较高端的部分,因为目前国内的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接近于农村中小企业,参与其中的往往是农民中的‘大户’,‘小户’的农民很难参与进去。因此,这种方式对底层农民的帮助并不大。”陈林解释说。
陈林表示,从市场来讲,大中银行选择做大项目当然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底层农民靠商业金融很难解决贷款问题。他说:“我认为,要解决‘小户’农民的贷款问题,主要靠农民的金融互助组织,把农民的钱留在农村,进行内部循环,在农民间实现资金的自助、互助。”
然而目前,金融互助组织还未广泛建立,因此陈林认为,建立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将有助于解决底层农民贷款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