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上海的老茶馆

陶文瑜

  提起上海来,真的不好意思,我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上海人,因为我父亲在苏州火车站工作,苏州火车站属于上海铁路局,火车站的职工子弟要生个病什么的,就要到上海的医院里去。其他同学生病是家长推着自行车上医院的,我是一大早由家长带着乘着火车去上海医院。直到四年级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过来,我其实不是上海人,我父亲也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只是在火车站工作,而这个单位偏巧归上海的一个部门管理。这其间我随父亲去上海看过一回牙齿,检查过一次视力,并去过一次西郊公园,去过一次老城隍庙,我和上海的关系,充其量也就是远房亲戚吧。 

  现在我和上海的联系比较多,来往的机会也多,也看到了不少有关上海的资料。印象中当时不少苏州的文化人,都是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比如周瘦鹃先生,他在上海办报刊,搞得红红火火。但当时没有我,要有我的话,肯定应该和周瘦鹃认识的,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搞不好还是合作伙伴呢。 

  我是为了写茶而提到上海的,而茶却似乎也插不进去,清朝人的《续茶经》中提到:“松郡佘山亦有茶,与天池无异,故采造不如。”松郡佘山说的是上海松江一个名叫佘山的地区,说明了上海也产茶叶的,只不过上海产的茶叶不怎么有名,但上海出名的是茶馆。 

  上海是五光十色的上海,上海的老茶馆也是五花八门。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人都到上海去,他们又开出来了各式各样的茶馆。苏浙风味的有,南国风情的也有,当年的同芳居是小有名气的广州茶馆,南社的苏曼殊是广东人,在异地他乡的上海,见到了同芳居,感觉就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也就像回到老家一样了。 

  “在这个古老的茶馆中,我们不难会见一两个有学问有身份的中国人,他们一面喝着香茗,一面神游故国,追念着这古老中国的过去的光荣,一面向往着凤凰的再生。” 

  这是外国人爱狄密记在《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一书中的文字。爱狄密还说:“我们一人叫了一碗花露茶。这古老的茶馆真有一些古色古香。茶的名称既叫得那么稀奇,盛茶的杯子更格外来得别致。奇形怪状的杯子上刻画着奇形怪状的花纹,伛背的老头子靠着跷脚的鹿,弯弯曲曲的花衬着点点划划的字。我原本是不识货的,后来听人告诉我,杯子上的字是‘大富贵亦寿考’和‘三星高照,五福临门’。好彩头!” 

  鸿福楼、五福楼、龙泉楼、三元同庆楼、一壶春、凤来阁、万福楼、一春台、得意楼、太阳日月楼、四海萍萃楼、锦福楼、万祥春、九皋鹤鸣楼、群芳花萼楼、四海心平楼、金波玉泉楼、碧露春、西园、三万昌、青莲阁、万华楼、沪江第一楼、乐也逍遥楼…… 

  这一些全是当时茶馆的名字,合在一起有点像流水账,也有点像绕口令,这是南社的陈无我在《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罗列出来的众多茶馆,现在,这一些茶馆也是绝大部分已经烟消云散了,从前的岁月是一只茶杯,从前的文字,就是泡在杯中的茶叶。 

  春茶在杯,执盏在手,我不由想起了上海的老茶馆。于是,有了这篇短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