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孤独茶旅——杭州城

姚建静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是茶艺表演时的优雅姿态,不仅是品茶读书时的淡泊情怀,更是如行侠一般行走茶乡、寻茶道路上背负的惆怅与轻快。姚建静女士就是这样一位不仅喜爱品茶,更爱独行茶乡的“行侠茶客”。在独自寻茶的道路上,姚建静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她的见闻和心情,提供给我们,与茶友们一起分享……

  我们也热诚欢迎更多茶友,能将您亲身的茶旅经历写成文字,发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

  【茶旅路线】杭州—径山—绍兴

  【出发地点】上海

  【旅行地点】浙江(杭州市、杭州余杭区径山、绍兴市)

  【费用统计】1人,4天3夜,交通149+住宿108+门票40+饮食129.7=426.7元

  卢梭晚年在《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中说:自家除了己身之外,已没了弟兄、邻人、朋友、社会了。

  诚然如此,我亦不过是这样的一个纯粹的孤独者,同众生一样,孤独地来到人间,最终又孤独地离开罢了。孤独正是生命的常态,我已习惯并能享受着这种孤独了!

  母亲节,我搁下正在做着的客户的网站,背上行囊,又一次独自出发。

  上海南站与上海站相比,要敞亮得多,甚而有浦东机场的派头了。

  在当日票购票窗口买了9:36分出发到杭州的车票,稍后便沉浸在列车行驶带来的内心澎湃中了。

  随着车厢的些微波动,我逐条发消息给日常需要维护的我的亲爱的客户们,告诉他们我将有四天的时间不能“随传随到”了:这也算是先斩后奏吧。但实际上,我决定了旅行,又有谁能拦得住呢?

  对面坐了两个差旅中的商人,一路述说着生活的种种,时而慷慨、时而感叹。我便像听着广播,倏忽过了两个小时。杭州,就这么轻易地到达了。

  出火车站,坐旅游二号线到清波门下,稍走几步,便是位于南山路87-1号的西湖国际茶人村。

  “好歹我也是个茶艺师,来杭州不喝杯功夫茶是不像话的,亦算是实践考察的一种吧,并不纯乎是吃喝!”我自己给自己找了个似乎堂皇的理由,让进门的脚步笃定了些。

  坐到纱幔轻飘的小隔间内,点了杯碧螺春,看侍者依序冲泡,我则一边搭讪询问着,一边环顾了眼前——但见室内装饰古朴,又有琴音缭绕、香烟袅袅,总算不失为一个雅致的所在。

  若论这杯茶,首先,茶叶的品级并不高,况又是去年的陈茶,难免令人失望,虽然60元的价格不算高,但一杯所需的用量不过3克,原可以大气些;其次,使用成人标准尺寸的盖碗,于迷你形态的我而言是过于大了,若能因客就宜,换成体积小巧的青绿山水纹骨瓷小盏,自当追添妙趣;好在以虎跑泉水冲泡,多少有了几分清甘和底蕴;最后,那茶点虽不是自助畅品,种类也有限,但总算吃剩有余,倘能换些口味别致、模样俊俏的,应能在茶客心中更上一层楼吧。

  窗外的竹叶正映着五月斑驳的阳光,在偶尔的微风中轻曳;有鸟语声喧,若远若近;纱幔外,那炉子上温着泉水,除了侍者偶来续杯添汤,偌大的茶人村便未见着几个人了:这便白送了我一份清净。

  歇足了精神,抖擞地背上行囊,出门左走,便是89号的西湖博物馆——这个我多次路过而未入的地方。

  其间无话。只在见到一对指点西湖十景多媒体图示的年轻父女时,忽感温馨。

  出博物馆,步行至南山路101-11号明堂国际青年旅舍。

  安置罢行李,过马路稍稍浏览了潘天寿纪念馆,便一路拍照,记取了那梧桐掩映下的各色茶楼酒吧。

  至西湖“柳浪闻莺”,转至河坊街。

  只是换了一条街,风格便大大地不同了:南山路是经典融合时尚,极富国际气息;而在河坊街,随处可见穿着睡衣散步的夫妇,带着孩子回家的女人,夹着公文包下班的男子……是更浓郁的生活氛围。

  沿河坊街走到吴山广场,见有小孩儿放风筝——视线随那风筝飞向高高的天空,我便又看到了不远处的城隍阁,遂想起去岁夏天的饮茶,所幸并不凄惶。大约历经得多了,反能体谅包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