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5月28日宣布,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低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目前的滑准税。结合5月中旬追发的110万吨棉花进口滑准关税外配额,2008年新棉上市前进口税率和配额数量均一目了然。对国内棉花形势产生多大冲击的争论仍在继续,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前期增发的共260万吨滑准关税进口配额只要是在6月5日至10月5日间进口(以海关报关为准)都按3%—40%的税率执行,因此棉纺厂如果选择远期进口合同,就要充分考虑运期,超过截止日高等级棉每吨就要多支出213元,因此八九月份进口会比较集中。
二是从目前报价和印度棉的出口量来看,美棉又成了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截至5月底,美棉至少还有80多万出口棉花未签约(按5月份USDA美棉出口月报测算),而印度5月—8月可供出口的棉花不足30万吨,2006/2007年度5月—8月我国共进口94.1万吨,其中进口美棉62.3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6.22%,印度棉仅占6.74%。笔者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美财长两年内数度访华的积极回应,人民币升级压力的提前释放。
三是这个临时滑准税政策是在棉纺企业和外商的呼声中出台,试图在原料成本上给用棉厂家减压。但从本质上说,棉花采购成本下降200元/吨,改变不了棉纺厂的采购积极性和资金匮乏现状,解决了产品销售和现金流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
关于近日的棉花行情,国内电子盘的大幅下跌早已在意料之中,市场上一片“空气”,大有“多头不死,空头难立”的架势。一些期货公司的操盘手从技术面的角度甚至喊出CF0807跌至13300的论断,部分囤棉棉商的心态陡然180度大转弯,枪口开始对准了曾经一个战壕内的兄弟,人们不禁要问2007/2008年度的棉花真的没救了?囤棉企业真的要亏损出局?
6月初,郑棉CF0807的盘面价格已与棉花现货有300元/吨左右倒挂,但仍低于笔者前期300—500元/吨的估算空间(约三个月以上的承兑汇票贴现费用),因此短期在盘面价格盘整探底的形势下,郑棉和撮合的仓单将加快外流,实盘压力缓慢减轻。因此无论成本、政策以及供需基本面都不支持13300元/吨的看法,13800—14000元/吨并非是买入的最佳时机,但风险已进入交易者的可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