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疆博乐棉花滴灌:农民“热” 干部“冷”


  今年开春以来,新疆博乐市农民争先恐后发展高新节水农业的积极性令当地干部有些始料不及:市里原计划通过本级财政每亩补助150元,农民自筹400元,新增棉花膜下滴灌面积1.3万亩。不料到5月下旬,各乡镇上报的新增滴灌面积已经达到3.1万亩,市财政应承担的补贴总额因此从200万元增加到400多万元。加上其他项目资金所起的拉动作用,全市今年实际新增棉花膜下滴灌面积7.68万亩,累计面积则接近18万亩。各乡镇还涌现出17个“全滴灌村”。

  同样是棉花膜下滴灌,资金投入上前些年国家出大头、个人出小头,多数博乐农民还是持观望态度;如今财政拿小头、个人出大头,当地农民却踊跃报名,势不可挡。而且发展滴灌的趋势已经开始从棉花向玉米、番茄等作物延伸。面对这种大好局面,博乐市的领导按说应该喜上眉梢,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博乐市一位分管农业的领导提出了以下“冷思考”:由于博乐市这两年新增的高新节水面积大都采用加压滴灌的方式,大批机井相继投入使用,这势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盐碱化程度加剧。鉴于此,从今年起,博乐市将原先由水利部门负责的机井审批权收回市政府:博乐市范围内任何地方需要新打机井,都必须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严格把关。市政府同时出台规定:今后凡新开荒地一律不允许新打机井;即使是农民的责任田,打井也必须严格遵照地下水利用规划。此外博乐市水利部门还着手尝试利用河水进行滴灌,并要求各乡镇凡是连续3年采用滴灌的农田,应利用现有的支渠和斗渠,安排一次大水漫灌,以便借助水流冲去土壤表面的盐碱。

  (朱必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