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导刊》编辑部: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为适应体制改革,我厂2005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改革,由小包型转入400型大包型,并增加了烘干及重量测水辅助设备,设置了一套完整的改革设施。根据目前实施的《棉花细绒棉》和《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技术规范(试行)》两套棉花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我厂运行三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个人认为,棉花包包检验还需及时改进。
首先,HVI检验的棉花色特征级与感官检验的棉花品级的差异。HVI是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由美国研制成功。棉花的色特征级是美棉的检验指标,色特征级是通过HVI测试棉花反射率(Rd)和黄度(+b)来确定的,而GB l 1 03中,感观检验在检验棉花品级时对照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三条件即: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两者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也无法进行衔接。色特征级往往比感观品级高一个级。我国是纺织大国,仍然采用传统的原棉物理性能检验方法及其检测结果进行配棉,HVI系统的检测结果只作参考。在棉花销售中,客户也往往是以感官为主,仪器为辅,这种情况造成2007年度组批的包包检验棉花销售价比细绒棉同等级每吨少200元。
其次,在线测水与电测器测水的差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在线测水仪经常会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1)有时出现接收水分数据为0,导致一些包无回潮率。这种现象一是给组批带来不便,二是国家统一规定按公定重量结算,而公定重量是通过水杂扣补后所得重量。若都按包包检信息化软件规定操作,无水分统一以10%水分计算,那棉花加工单位所销售的棉花在重量上就明显吃亏了,若把这些包挑出来单卖或不成批卖,在结算和销售过程中都难以统一规定,发运也成问题。(2)有时还会出现异常值。如一个包回潮率达到8%,而下一个包的回潮率又降到3%到4%,出现这种异常值,我们用电测器对比测试,测出的结果不同,使我们很难控制烘干温度。在线自动检测装置有时失控,操作人对系统检查、校验、测试、维护及排除障碍不太熟练,都在摸索进行中进行。
再次,机检杂质与HVI检验杂质也有差异。如一批棉花中,在抽同样包号的棉花所测试的机检杂质和HVI检验杂质结果不同,二者误差偏大,一般在0.5%以上。机检杂质是用含杂率表示棉花中的杂质含量,它采用杂质分析机检验,其结果用样品中的杂质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含杂率作为棉花公量检验的指标之一;而HVI采用杂质面积和杂质粒数表示杂质的含量,通过HVI对棉花样品的表面进行扫描测试得出。杂质面积是指测试面积内样品表面杂质颗粒覆盖的面积占测试总面积的百分比,杂质粒数是指测试面积内样品表面杂质颗粒总数。它是作为棉花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两者所表示的杂质含量的百分比及意义完全不同。
第四,棉花包包检在组批上是主要问题,如果受场地限制,再加上加工快、时间紧,就没时间组批,只能放到后期或生产结束才开始组批。在组批上不仅消耗了人力、物力,还在棉花销售旺季时耽误了销售时机。
以上几点是对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认识。现在棉花已经市场化了,包包棉花在加工中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统一规范检验的新方法和标准来衡量,棉花标准似乎在实践中没有以前的作用大,特别棉花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棉花标准在执行中显得无力,全国棉花行业上就失去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尺度和衡量标准。
综上所述,本人建议:在理论和实践中建立一套可行、统一、规范的仪器检验新方法标准,来与细绒棉检验方法标准通用,对照实物标准,用品级三条件确定等级,加强在线测水仪的灵敏度,对分选组批能否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有效的好办法进行组批,较妥。
新疆读者 马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