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德阳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机关大院里拍到的一张照片,当时正是员工午餐之后,一群因工作回来晚了的同志们没有吃上米饭,大伙儿依然排着队,很有秩序地一个个接过“伙食团长”为他们特意煮的面条,加上之前剩下的菜料,也算是一顿丰盛的午餐。
“伙食团”帐蓬上面贴着的那张“凭票吃饭”的纸条引起了我的关注。大灾之后,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全体员工住进了帐篷,同志们在帐篷里工作、生活。这里的伙食,每天由联社“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组”负责,这个小组由职工和一些家属组成,他们每天需要为100多人提供一日三餐,虽然过去从没有做过“大锅饭”,但在这特殊时期,他们做出的饭菜却是那么香。不论是理事长还是一般员工,大伙儿每天打饭时都是有序地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里的气氛很和谐,虽然是随便找个地方蹲着、站着就吃,但也是其乐无穷。因为每餐都有一个定量,走在最后的同志有可能没有米饭或没有菜,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而是听从“伙食团长”的安排,要么煮面条,要么泡碗方便面。
在家都说,特殊时期,能有面吃,足以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了。没有组织,哪来“家”?哪来温饱?困难是暂时的,大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联社党委,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一定会让信用社重新好起来。
(绵竹农信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