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6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震后成都茶楼经营恢复尚需时间

本报记者 王凯山 文/图

成都三国茶园大厅,在往常的黄金时段,依旧茶客稀少。

  到茶楼喝盖碗茶、摆龙门阵,作为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已广为天下闻。这也被许多游客当作体验成都生活的最佳途径。如今经历过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成都市茶楼,正处于逐步恢复人气的艰难时期。

  5月底,记者在成都市沿街采访时看到,无论是南洋风格、川西原生态还是明清风格的各式茶楼都已逐渐开门迎客,但是茶馆入座率难让经营者“舒心”。

  晚上十点,在成都著名的民俗风情一条街——锦里,记者走进一家名为三国茶园的茶楼看到,空旷的大厅里接近20套茶桌前只有两桌客人在品茗聊天。

  记者找到负责人了解茶馆的经营状况,被告知没有做过详细统计,无法答复。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经营状况,记者就此坐下。

  落座后发现茶楼装饰颇具蜀汉风格:竹帘微垂,散布在四处的小书架上摆放着一些有关三国的系列文化丛书;清代川西风格的四方桌尽显质朴风格,椅子也是四川坝子上常见的竹椅;稍等片刻,身穿具有当地民族特色服饰:绿色紧身小褂的服务员,将点好的香茗为客人斟好。低头看到,茶桌玻璃板下压着几张特色单页:一张是怪味胡豆、豌豆、开心果等特色干鲜食品价目表;另外一张是介绍按摩耳廓的养生保健方法;此外就是介绍书架上三国系列书籍的图书目录。

  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前来喝茶的客人已经大大减少,有心品尝特色干鲜食品以及翻阅图书的顾客也是微乎其微。震后这段时间随着余震的影响逐渐减弱,周边一些老住户零星来此小憩。偶尔会有一些商务人士模样前来会商。茶楼过去晚上能够经营到凌晨2点左右,如今晚上不到11点就关门了。

  通过与一位掌管柜台的服务生闲聊得知,这家茶楼震前生意非常火爆,前来洽谈生意,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聚集看电视节目的顾客活跃在茶楼的各个角落。茶楼本来准备利用6月份的欧洲杯和随后的奥运会进一步扩大营业额,如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透露说,跟过去相比,能有三成左右顾客光临就是不错的业绩了。

  一位常年在茶楼喝茶,对茶园文化颇有研究的彭姓老者告诉记者,成都茶楼过去承载着休闲、社交与文化娱乐等多重功能。地震发生后,人们休闲、娱乐的心情受到了较大影响。据他观察,茶楼仅仅部分发挥了其社交功能,这就大大影响了其经营状况。但是,随着地震的影响逐渐减弱,他相信成都市的茶楼经营状况会逐渐好起来,“因为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茶已经深深地烙在成都人的生命之中,这已经成为成都市民一种摆脱不掉的生活状态;”这位老人如是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