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6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纺服出口退税回调是历史倒退


  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调整已经成了近期的热门话题,有支持下调的,有支持回调的,还有提出维持现状的,从目前来看,支持回调的似乎占了多数。近期有消息称,业界呼吁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回调的提案已经上交至国务院,现正待批复。方案建议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回调至2006年与2007年两轮退税大调整之前的水平,即13%。另有消息说,纺织和服装回调的幅度预计不同,为2%-4%,其中,纺织将从11%回调至13%,而服装将从11%回调至15%。

  业内专家认为,产业升级是中长期的目标,国家应给企业调整和升级一定的缓冲时间,帮助企业渡过生存难关。出口退税回调对出口型企业的利好是直接而迅速的,通过获得出口退税来实现企业的盈利预期。

  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出口退税的出台本意是为了鼓励出口,调动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但是在到了一定的阶段,这种刺激性政策的必要性就值得考虑。因为市场需求不会无限扩大,出口退税的出台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都是数量和金额的变化,并没有产生质变,单价没有根本性提高,国际知名的品牌也寥寥无几。

  2008年1月-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24.5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5.42%。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202.29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6.62%;服装累计出口额为3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单价同比大部分品种均有一定增幅,但是考虑到同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8%,单价增幅超过同期货币升值幅度的仅有针织服装,面料、制成品及纱线的单价增幅均在8%以下,现有的以原料为主的纺织品价格升值空间不大。这说明需要调整出口结构,加大服装出口,上游制品也需提高附加值以获得较高的议价权。

  现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单纯数量的增长意义不大。纺织资源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单价上升导致部分国际订单转移到周边国家,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形势严峻,如何和这些劳动力成本更具优势的周边国家拉开层次,而不是还在数量的增长上绞尽脑汁才是我国纺企首要考虑的课题。

  如果因为现在政策调整,部分企业出现了困难,就要上调出口退税,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原因如下:

  第一,出口退税回调保护了目前一大部分盈利水平低下的企业,让这部分纺企得到喘息机会。但从长远来说,这是保护落后、打击先进,对于部分锐意进取的企业积极性造成了较大挫伤,也会使前两年就开始的调整努力有付之东流的危险。

  第二,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大打折扣,反复性增加,政策的摇摆不定,也使部分不思进取的企业停留在“等、靠、要”的层次。

  第三,行业升级和调整缺少一个清晰的时间起点。从2006年开始的下调本已拉开调整的序幕,2007年进一步确立了出口要质量不要数量,这本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升级时间的缓冲性已经体现,却因为这次保守和落后带来的压力重回老路,只能说是行业的倒退。

  因此从纺织行业升级的长远考虑,笔者认为,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不但不能回调,甚至有必要下调,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可以维持现状暂不下调,逐渐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能因为部分企业的困难就想重回老路,那是落后保守的表现,希望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中不能仅从保护部分企业利益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没有必要也不能再试图通过行政指令来干涉行业的前进脚步。       (司 方)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