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下乡应从“治病”变成“防疫”

曹申义 王进东

  近些年来,大量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深入农村,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这对于农民而言,自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是山西省神池县工商局在对农村科技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如今不少农民对于科技下乡仍然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看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在去年,山西省的大面积玉米地遭受了红蜘蛛灾害,刚开始时并没有引起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既没有发布虫情预报,又没有向农民传授科学的防治办法。结果当灾害真正形成以后,尽管农科部门又是传授灭虫办法,又是传授预防措施,无奈却为时太晚,玉米已进入扬花期,再加上没有有效的药物,灾害已经酿成,老百姓痛心地说,要是能把事后“治病”变成事前“防疫”该有多好!

  同样在今年春季,由于玉米精播技术的推广,不少农民都购买了发芽率达到100%,而且不用定苗的玉米优种。然而,由于对精播操作人员事前没有进行有效培训,致使这些拖拉机驾驶人员没有真正掌握玉米精播技术,直接造成了玉米缺苗断垄,个别地块甚至还进行了改种。直到此时,相关农机部门才下发了关于培训玉米精播技术人员的通知,可此时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显然,许多农民对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科技下乡方式,无法真正能让他们满意。因为随着农业种植,养殖方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则企盼能将这种传统的“治病”式科技下乡改变成“防疫”式的科技下乡。

  比如能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使农民根据气象条件来选择自己所适合播种的农作物,科学地确定灌溉时间与灌溉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与节约用水效果。

  比如加强虫情病情预报,及早传授科学的预防病虫害的方法,使农民及早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以达到既省时省事省钱,又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使农作物更加接近绿色化,无公害化。

  再比如一项新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新型耕作技术的推广,优良新品种的推广,都应该把普及农业技术放在前面,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当然,要使科技下乡实现从“治病”到“防疫”的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会更难一些,这就要求我们的农科技术人员要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要有超前意识,要有吃苦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真正受到农民欢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