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服务 促进农民收益最大化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曰瑶

  要打造满足农民需求的服务品牌,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服务创新。

  十年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中国化肥市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销售阶段,单纯地“卖”商品阶段,不存在竞争;第二是市场阶段,有比较、有竞争;第三是品牌阶段,指农民指牌购买的阶段,目前农资市场仍未全面进入这个阶段。

  农资行业十年发展,从产品短缺到产品过剩,从“不愁卖”到“卖着愁”,在竞争中,服务意识逐渐萌芽和增强,服务模式在不断更新和改进。要帮助农民实现依靠的科技致富,未来发展的最好模式就是在各地建立配肥站。任何配肥站不仅是区域性的,更是地方性的,它的能力发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这种配肥站建立起来,就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营业模式。作为一个乡镇配肥站,它具有三个优势,一是在淡季抓配方,研究生产方案;二是打造地方品牌,便于得到农民的认可,依托地方农技力量,拿回来配比后,方便进行科学配肥;三是配肥站卖的不是化肥,也不是简单的施肥方案,而是包括“种什么,想种多少斤,土壤养分是多少,还缺多少”在内的生产性方案。这个配肥站担当不仅是解决配方的问题,更是体现一个服务的职能的问题。在商品过剩的情况下,这是将来服务的方向。行业内一些已经成功打造了产品品牌的大企业,如果再打造一个这样的商业品牌的话,就会更加成功。

  十年改革,如果对中国的农资行业的服务发展进行分阶段解读的话,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产品阶段:产品短缺时期,企业只生产产品,不存在服务;第二阶段——产品调整阶段:市场放开以后,生产企业增加了,产品增多,企业开始关心农民,从产品和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以符合农民的需要;第三个阶段——测土配肥阶段,随着竞争加剧,企业寻找新的突破点,服务进一步提升,一些大企业根据土壤的需要和种植方式,提供土壤的配方和适用的化肥;第四阶段——投资收益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使得农民有时面临增产和增收不平衡的境况,这个阶段要实现告诉农民应该种什么东西收入会更高一点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农民买化肥不是消费、不是储备、而是投资,是要求有收益的。这就要求不但有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技术,同时还需要好的市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步入这个阶段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