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靓)由《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周刊主办、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农村信用联社协办的高级新闻研讨班于5月13日——15日在庐山举行。本次研讨班旨在提高农信社系统工作人员的新闻素质和对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整体状况的认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教授、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潘淑娟教授和《金融时报》社首席记者程汝鉴参加了开班仪式并为参加研讨班的学员授课。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钟蔚东及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九江办事处主任江传宝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在培训班上,《金融时报》社首席记者程汝鉴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金融新闻的报道特点,其中包括:极强的政策导向性和政治上的扩散性、专业的严谨性以及内容较单一、容易形成模式化。
此外,程汝鉴老师还详细说明了通讯员怎样写好农金报道。他认为,通讯员首先要认真学习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要注意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要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洞察能力”。其次,要调整好专业知识结构。第三,要善于从纷繁的事物中看到本质。要善于提炼出引人注意的主题;要善于从众多事例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要善于在作品结构中大胆地进行跳跃,果断地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他还提出,一个优秀的金融新闻通讯员,要拥有“有政治家的头脑、金融家的眼光以及熟练的专业表达形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副教授为学员解读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并对农村金融新政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善,无法为农村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二是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基本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三是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极端不均衡,有些地区完全没有农村信贷组织,有些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则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规模。四是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受到抑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急需合法的身份证。
王曙光副教授还针对农村金融新政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要避免政府主导包办化,要在组建过程中充分尊重商业银行和民营资本的意愿;二是要避免民企哄上盲目化,民营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组建,必须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三是要避免政策性银行网点化,政策性银行参与村镇银行,应抛弃原有的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模式,注重风险控制和管理绩效;四是要避免业务层次高端化,要将业务重点放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五是要避免内部治理裙带化,在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上力避任人唯亲,要设计合理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潘淑娟教授则针对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为学员进行解析。她指出,我国农村是最早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领域,市场机制本来应该成为农户农业生产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三个要素不能被优化配置致使成本上升,缺乏竞争力:劳动力绝对地过剩、无限供给;土地要素极度稀缺;资金要素相对稀缺导致市场失灵。此外,潘教授还认为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问题说明了三个问题:资金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社会缺乏金融风险意识和足够的识别能力。
潘教授在肯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之后,也指出了农信社目前存在的问题,她说:“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长呈现加速趋势,2007年上半年尤为明显。应该看到,农村信用社对‘三农’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的同时,部分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长过快,存贷比过高,加上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贷款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听完课后,纷纷对三位老师的授课内容给以好评,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金融新闻方面的知识,还对农村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