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改革 创新思路
云南省供销社工作实现十大新转变


  寄   语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 和润培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在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以“三转三减”为手段,以“四项改造”为主线,以“五项创新”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实施“两社一会”、“四进村、五个有”和“六大工程、一大产业”,在引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迈出了新步伐,在“新网工程”建设、强化服务上开创了新局面,在打造龙头企业、增强实力上取得了新成绩。2004年还是全国最后一个扭亏的省份,4年就跃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2007年是云南供销社各方面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五项指标创造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两社一会”5731个,累计达1.2946万个,覆盖了全省87%的行政村;完成经营总额193.8亿元,创历史新高;汇总实现利润7726万元,为近18年来的最好水平;培训农民经纪人、行业人员和乡村干部10.4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化肥647.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占全省总量的80%、社有企业改制面达80%、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资销售网点覆盖率超过80%、承担“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的80%和在“三农”中作用和地位提高、服务能力提高、行业实力提高、行业凝聚力和创新力提高、社会形象和知名度提高的好格局。2007年云南供销社被全国总社评为综合绩效考核特等奖。

  在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的模范集体,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云南省供销社各项工作大步前进,从全国的后进走向先进,重树了云南供销社的新形象,被全国总社表彰的7个先进集体和3个劳动模范就是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中的杰出代表。

  我相信,随着今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云南供销社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文件出台,云南供销社的各项工作还会再创新辉煌,明天还会更美好!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社系统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服务中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大新转变:

  由全面亏损向快速发展转变

  全系统1993年-2003年连续11年亏损,其中1998年亏损额高达3.12亿元。从2004年起,全行业走出了历史的低谷,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营总额、实现利润、上缴税费等指标年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2007年完成经营总额19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4%,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7726万元,同比增长96.29%,为近18年来最好水平。

  由低迷滞后向行业先进转变

  供销社近几年来的发展史,是由亏到赢的奋斗史,是由衰到兴的创业史。曾经一度低迷滞后、被人淡忘的供销社重新站立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高兴地说“供销社又回来了”。在全国供销总社综合绩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表彰,其中2007年获得特等奖,跨入了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行列。

  由机制不顺、人员臃肿向机制灵活、精减高效转变

  从2003年以来,针对原供销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冗员过多、负担沉重的状况,全系统实施了职工转身份、企业转机制、联社转职能的改革。主要以自费改革的方式,先后分流安置职工4万多人、置换职工身份3万多人、妥善安顿离退休老同志3万多人,有力地维护了行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开放办社的原则,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吸纳农村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乡村干部加盟,形成了开放合作、灵活多样的机制和宽领域、多形式的发展格局,新增就业人数6.3万人。

  由债务重重向轻装上阵转变

  供销社坚持在体制改革中求生存,在服务“三农”中谋发展,着力化解历史性、政策性债务,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全系统先后核销呆坏账5.56亿元、剥离不良贷款5.83亿元、处理积压商品4.64亿元,甩掉了人员臃肿、经营亏损、债务沉重的包袱,激发了系统的活力。

  由消极等待、无所事事向服务“三农”、争做贡献转变

  把供销社工作放在全省工作的大局来思考,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谋划,以“两社一会”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四进村、五个有”,打下了为农服务的新基础。通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全系统共发展“两社一会”1.2946万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254个、综合服务社1.1381万个、行业协会311个,带动和服务农户725万多户,范围平均覆盖全省87%的行政村。“两社一会”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形成了云南发展模式,不仅创新了合作社理念,而且探索了为农服务的新路子,收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供销社得发展”的显著成效。

  由“线断、网破、人散”向构建农村新型流通服务体系转变

  结合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和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着力推进了以“两社一会”为基础、“新网工程”为载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全系统新建乡村农贸市场226个,流通龙头企业145家,配送中心147家,农村超市4563个,农资放心店 3578个,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8个、回收网点163个,初步形成了为农服务的现代流通网络,充分发挥了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流通领域的主体作用。

  由单一、封闭的商品经营向开放的综合服务转变

  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突出综合服务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同时,广泛开展文化娱乐、信息咨询、医药卫生、餐饮住宿、农机具租赁、红白喜事办理、幼儿教育等多方面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综合服务社的创办为市场化方式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了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新路子。

  由人才短缺、素质偏低向广纳人才、提高素质转变

  全系统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基础工程,实施“人才兴社”战略。不断加大各级领导班子的调配力度,充实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优秀干部。组织了26名州、市级供销社主任和121名县级供销社主任参加了全国供销总社的培训;组织了全行业干部职工到省内外学习考察1200多人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加强与组织、人事、妇联、军队等有关部门联合,共同开展对乡村干部、农民经纪人及行业职工的专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不仅提高了供销行业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素质,而且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由形象差、困难大、矛盾多向团结干事、和谐稳定、良好形象转变

  不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人心涣散、矛盾突出等各种不稳定因素,坚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善谋划,呈现出务实、创新的好态势;做到勤下乡、勤调研、勤指导、勤落实,形成了转变作风的好风气;做到抓班子、练内功、强管理,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好氛围;做到勤宣传、树形象,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营造了关心支持供销社的好环境;做到勤政廉政,增强廉洁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树了供销社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廉洁五种新形象,得到省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由边缘化、环境差向党委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外部环境良好转变

  不断加大向全国总社、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各部门沟通协调的力度,积极争取对供销社工作的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工作,多次对供销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先后出台了5个有关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专门安排了供销社发展“两社一会”专项扶持资金、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省级边贫化肥储备补贴资金等。各级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也关心、重视供销社工作,给予了相应的支持。这些都为全省供销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一个重视供销社、关心供销社、发展供销社的好态势、好氛围、好环境。     (本报记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