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壶趣

青丝

  壶是品茶人不可或缺的装备。就我来说,有专用泡普洱生茶的壶,有泡普洱熟茶的壶,有泡铁观音的壶,还有泡绿茶的壶…… 

  壶以阳羡所产为美,式样繁多。若是拥有一把造型精巧、特点新奇的壶,是一件很令人激赏的事情,不过,这也根据各自的行程、阅历、兴趣、爱好、审美倾向,以及机缘巧合而定,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有位朋友,早些年在桂林购得一把紫砂壶,壶的造型并无特别之处,但此壶会“出汗”的特点,却诧以为奇,足为一观。一般的紫砂壶在注入沸水后,壶外壁的水渍会迅速地干涸,此乃紫砂壶透气性能良好的体现。然而,这把“汗壶”却反其道而行之,注入沸水后,壶壁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水珠,且伴有蒸汽氤氲,就像是一个汗出如浆之人,额头不断冒出滚滚汗珠,其状颇为有趣。 

  我约于10年前购得一把小圆壶,近于墨色,外表像是上了一层粗釉,发出一种沉沉的亚光,以手抚摸,光润温雅。大概是风格太过简约,没有什么卖点的缘故,卖主对此壶并不着意,我爱其朴拙,以廉价购归。用了数次,我发现此壶有个奇妙的地方——壶的泥料中掺有许多金黄色的铜砂,状若一粒粒小米,若不是仔细观察,几乎找不到痕迹。然在注入沸水,壶温升高后,铜砂粒就会显现出来,于墨色的壶壁上光泽隐隐,历历可辨,抚之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凸出。 

  后来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见了一把更为神奇的壶。广东某地的一个村子,有一把传了数代、被奉为宗族之宝的朱泥壶。壶的外观质朴无华,规制浑厚,大小可供五六人用。这把壶之所以宝贵,并不是因为它弥年经久,而是以工巧胜。红褐色的泥料里面掺有许多如黄豆大小的金粒,散乱分布在壶身的各个位置。在不使用时,壶身光滑细腻,韬蔽如隐士。然在满贮沸水后,壶温升高,金粒就从壶壁上凸出,金光灿然,呈现出一派华贵之相。一俟壶温下降,壶顿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用手摩挲,壶身光润如玉,摸不到丝毫的痕迹。 

  除了神奇的工艺,这把壶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共有此壶的村民平时都是将壶供放在数米高的龛台上,只有在遇到喜庆日子时,才取壶泡茶共享。即使久置不用,壶也不会留下宿杂异味,并于炎炎盛夏,可保茶水一周内不致酸馊。 

  壶性之妙,竟然可以如此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