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这里最紧缺的物资是帐篷
2008年5月21日 江油 多云转晴
本报记者 王凯山

  其实,现在已是22号凌晨1点多了。此时,我的电脑显示屏上不断落有因为光亮引来的小虫,空气中弥漫着周边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的呛人味道,周围熟睡群众的酣声从形态各异的帐篷里传出,此起彼伏。偶尔有野猫溜进帐篷里觅食,碰到地上的盆罐等发出声响,然后“嗖”的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住在江油市供销社门前广场的帐篷里,由于连续两天跟江油供销社的同志们朝夕相处,我对这个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江油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所辖的县级市。从成绵高速公路下来,在连接绵阳到江油城区的绵江公路沿途都会见到白墙乌瓦、二三层高的建筑,颇有江南古镇的风采。

  车行过程中,在江油供销社同志们的提醒下,我发现这些看似坚固的建筑,实际大多已经残破不堪。有的明显可以看出楼顶只剩框架结构,乌瓦散落地上大半。墙面明显凸起;有些建筑外表看似完好,实际内部结构已遭受重创,好似遭受了严重内伤已经病入膏肓之人。

  江油紧邻这次四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平武、青川几个县城,截至5月21日12时,江油死亡人数349人,受伤9483人。建筑损坏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将近60%的房屋都被鉴定为危房。江油市政府一位官员估计,在5月18号凌晨的余震之后,城区需要安置的灾民达到40万人,包括来自北川和平武县的1万多人。

  灾民安置需要食品,需要住处。这些需求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很大压力。由于全国各地援助的食品、矿泉水正不断送到灾区,江油在这方面的压力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但是帐篷及彩条布仍然急缺! 

  几天的采访,我发现:除了帐篷以及彩条布搭建的简易帐篷之外,群众在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搭建临时的家。在江油市供销社门前广场,有人将大型广告牌匾作为搭建帐篷的材料,有人把大幅广告与彩条布拼合起来搭建帐篷,还有人将地膜作为搭建帐篷的材料。在方水乡江山村,还有村民将各种农资包装袋充分利用起来,搭建简易窝棚。

  负责物资调度的江油市供销社的干部职工因为缺乏搭帐篷的彩条布,在地震一周之后,20多人还只能挤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简易帐篷里办公、生活。直到21号才在绵阳下辖乡镇找到了30平方米的彩条布,搭起了第2个帐篷。

  我了解到,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江油城区的彩条布及帐篷被抢购一空。尽管每米价格从5元涨到22元左右,仍然供不应求。 各地因为没有掌握灾区急需物资的信息,直接运送给江油的物资仍然是以食品、矿泉水居多。“受灾群众能吃饱肚子但是可能会挨冻。”江油供销社主任陈备英说。

  为此,江油市供销社于5月19号专程赶到成都向四川省供销社求援,希望能够缓解燃眉之急。记者也就此问题跟四川农资公司的副总裁王勇联系,对方表示库存已经送光,根据省社的要求,目前正在联系、组织货源,争取早日满足灾区群众的需求。

  “在灾区救人工作逐渐完成,重建灾区提上议事日程时,我们遇到缺少彩条布的困难,因为涉及到大量安置灾民的问题,会在各地出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陈备英忧心忡忡地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