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平凡坚韧的中国人

向川

  5月16日傍晚,四川都江堰紫坪铺水库临时码头边,已经被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用舟桥和冲锋舟从地震重灾区撤离到安全地区的村民,在江边遥望着远方,企盼着他们尚在灾区的亲人。中新社发 吴苏琳 摄(cnsphoto)
  拉一把、推一把,来自全国的救灾志愿者和官兵一起踏着泥石流运灾区送伤员。申进科 摄 (cnsphoto)

  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撼动了半个亚洲,震惊了整个世界!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巨大的灾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坚韧顽强的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对人的至爱之情和战胜灾难的英雄气概,引起全世界的广泛赞誉。美国《洛杉矶时报》说:“地震展示了一个新的中国!”

  欲了解今日的中国,就来看看地震灾区的中国人吧!

  且不说那些置自己生死于度外的人民子弟兵,近八十名将军、近千名将校率领十一万陆海空三军将士,正在夜以继日地奋战。他们不愧世界上“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部队,他们不愧“仁义之师”的光荣!也不说震区的各级干部、人民警察,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作为父亲、母亲,失去了儿女;作为儿女,失去了父母,但他们来不及送别逝去的亲人,便义无返顾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带领人民自救、救人!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最普通的人民百姓!

 

  教 师

  中国人向有尊师的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人人尽知的格言。人们尊师,而做教师的人也都以育人授业传道为天职,以“为人师表”自率。

  在汶川大地震中,多位教师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崇高内涵。

  谭千秋,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在大地震到来的瞬间,他正在课堂上授课,他马上组织学生冲出教室。很快教学楼垮塌,砖瓦石块急如雨下,但教室里还有4名学生来不及逃出去。谭千秋忙把孩子们一个个推到讲台下,最后,他扑在讲台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紧紧护卫他的学生。救援人员赶到后,4名学生得救,而谭千秋老师却牺牲在讲台上!

  在震中汶川映秀镇小学的一片废墟中,救援人员挖开一堆瓦砾,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个青年男子跨仆在地,双臂张开,那姿势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他的双臂护卫下的两个孩子得救了,而“雄鹰”却折断自己的翅膀再也不能飞翔!他的生命逝去了,伸张的双臂已经僵硬,仍然紧紧抱住他的学生,救援人员拉也拉不开。紧急时刻,只得挥泪锯断他的双臂,才救出孩子。他是这个学校的教师,名叫张米亚,今年29岁!

  像这样为护卫学生而献出生命的人民教师还有苟晓超、吴忠洪、杜正香,……

  农 民

  他们是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人数最多的一群人。农民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这里的各族农民更是居于崇山峻岭间,人多地少生存状况并不优越,不少人家尚未脱贫。大地震夺走许多人的生命,毁灭了他们的家园,一个个村庄都成了废墟。这些贫弱的灾民,更令人牵挂!

  西班牙《先锋报》记者拉斐尔·波奇在绵竹震区,见到了这样一位农民老妇,他这样写道:“年近六旬的农妇苏玉惠(音)笑容可掬地邀请我走进她所谓的家:位于稻田旁的堆积如山的残垣断瓦。前天,她就是从这里把遇难的丈夫拖了出来。除了这一米多高的废墟,她没剩下其他任何财产。苏玉惠的身体虚弱,而过去家中唯一能在仅有的几亩农田里劳作的就是她的丈夫。”

  而这位刚刚掩埋了丈夫、毁了家园的农妇,却“笑容可掬”地邀请一位外国人进自己的“家”,而且不忘待客之道,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来招待远方来客。这位西班牙记者深受感动,担忧她的未来怎么生活?

  这位病弱的中国农妇却从容地对他说,“我有邻居帮忙。将来他们帮我种田收割,我就给他们干点手工活。”农妇的从容、坚定使这位外国记者动容,他说:“这里并不是没有痛苦和眼泪,但这是一个坚强的村庄,拥有惊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在废墟中,中国农民仍旧待人亲切慷慨。”他深情地写道:“他们是人类的一座丰碑,一场造成数万人死亡的7.8级(后修正为8.0级,编者注)地震反而使之更加坚不可摧。”

  这是一个外国记者的评价。她是众多受灾农民中极普通的一个。中国农民担得起这份尊荣!

  孩 子

  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地震中中小学校里的孩子他们被压埋的最多,还有一些少年,失去了父母,顷刻间成了孤儿。他们稚嫩的身躯、心灵经受得住这毁灭性的打击吗?

  在废墟中被救出来的一个个少年的坚强表现,令我老泪纵横。北川中学一个班的同学被压在废墟之下,他们没有绝望,女同学一起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用歌声驱走黑暗和恐惧,鼓起了生的希望。那个贫苦家庭走出的女孩邓倩倩,

  被埋在废墟中,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正蜷曲在瓦砾下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恐惧。她的坚强令所有的救援人员动容。

  还有那三个被压在楼梯之下的初中小姑娘,其中一个肚皮受伤,肠子都露了出来。他们相互鼓励,不等救援,自己用三双手扒开生路逃了出来,互相搀扶走向救援点。那个肚子受伤的女孩几次觉得自己不行了,她的同伴鼓励说:要相信我们自己,你不会死!他们终于连走带爬来到救助站!

  还有一位少年,他被从废墟救出来,刚从死亡线上挣脱,躺在担架上第一声呼喊是“谢谢叔叔!”同时高扬起手臂,向救援人员作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员的敬礼!多么可爱、多么有教养的孩子!

  这位少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却永远记住了他。他13岁,父母在外打工,她和三岁的小妹跟着爷爷奶奶在山里生活,是个典型的“留守少年”。这几年,这些“留守少年”让全社会牵肠挂肚。大地震袭来时,这位少年的爷爷奶奶全被夺去了生命,而父母远在天边。孩子家在大山里,救援人员一时难以到达。村里组织向山外转移。这位13岁的少年背起3岁的妹妹,随着乡亲们翻山越涧,顶着一次次余震,在乱石翻滚的山间连续走了12个小时。到达山外救护点时,他疲惫不堪,但神情坚毅,灾难使他在一夜之间长成了大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顶天立地地站在震后满目创痍的家乡大地上,眼里没有泪水,只有坚定的光芒;他瘦小的身躯,背着妹妹,一步步走来。那眼神,那步伐,都向我们展示,他们不会被灾难压垮!他么将是我们民族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妇女·母亲

  世界人口的一半是妇女。他们除了担负居家、生产的劳作外,还要担负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重任。这就注定,妇女、母亲要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付出更多,且历经的艰辛更多。在震区,我们看到一个个这样的中国普通妇女,一个个普通中国母亲!

  新华社报道,5月14日,北川县城,救援人员在垮塌的房屋下救出一名三岁的女孩宋欣宜。这个三岁的孩子在瓦砾之下存活40余个小时。这个幼小的生命之所以能活下来,因为他身体上方有两个大人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护障,翼护了这个女孩。那两个挡住瓦砾石块冲击积压的血肉之躯是她的父母亲!一个柔弱的母亲的身躯,在灾难来临时,能焕发出这样坚强的力量!是父爱母爱护卫了这朵初放的生命之花!

  在什邡的红白镇小学,年仅26岁的女教师汤鸿是位年轻的母亲,女儿尚在襁褓之中。地震到来时,她正在教室里授课。她把一个个学生引导出去之后,教室垮塌了,还有三个孩子没逃出去,她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将这三个孩子揽在自己怀里。她献出了生命,护卫了怀里的三个孩子。这位年轻的母亲是个独生女儿。她的老母亲对失去女儿表现出无比的坚强。记者问她,对女儿最后的选择能理解吗?汤妈妈哽咽着说:能。我们都是做母亲的人,学生也是孩子,她当了老师,就是那些孩子的妈妈。她应当这样做……

  一老一少两辈母亲,一位逝去,一位活下来,她们都是英雄!

  还有一位是江油县的女警察蒋晓娟。她刚生完孩子不久,正在哺乳期,赶来参加抗震救灾。她所在救济点上,有几个失去母亲的婴儿,没有母乳喂养,还有几位母亲因惊吓断了奶水,孩子们嗷嗷待哺。见状,蒋晓娟十分心痛,她毅然撩起警服,用自己的乳汁喂这几个婴儿。从此她每天上下午来喂两次,成了9个婴儿的“警察妈妈”。

  母爱比天大。为了儿女,为了后代,他们能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平凡的中国妇女,这就是中国母亲们在山崩地裂的危难之时的大爱。

  这就是近几天来我日日夜夜为之激动的一些平凡的人们。他们在大灾面前的表现,像那些舍生忘死的救援英雄壮举一样,都是英雄本色。从这些平凡人的身上,我看到我们民族的希望!在这样的人民面前,什么困难也不能把他们压倒!

  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