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兄弟般的温暖
——全国各地企业员工继续为灾区捐款

  孩子捐出零花钱

  5月15日晚,江西省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物业公司在社区开展“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抗震救灾捐款活动,矿山职工家属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募捐。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大家你五十我一百,他五百我壹千的,在不到2个小时内,共为灾区捐款近2万。(朱国平)

  时刻准备奔赴灾区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内蒙古一机集团职工纷纷向灾区解囊相助,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儿童,都向灾区人民表达了自己关爱之情。截止5月19日,内蒙古一机集团已捐款204万元。

  与此同时,内蒙古一机集团职工医院组织以急救、脑外、普外等专业的12名医护人员组成了抗震救灾救援队伍,配备充足的药品、医疗器材时刻准备奔赴灾区救援。(张丽虹)

  支援地震中的兄弟企业

  当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河北兴泰发电公司领导班子当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捐款30万元,向四川德阳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捐款10万元。

  灾难发生后不到三天的时间,爱心捐款迅速从厂区的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在电厂东、西社区捐款箱前,人头攒动,前来为灾区捐款的社区家属、离退休人员纷纷慷慨解囊。在市区居住的部分员工也主动通过所居住的社区组织捐棉被、衣服等物品。仅三天时间,兴泰发电公司就捐款364692元。(何卫东)

  天下矿工是一家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新矿集团召开专门会议,对捐款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全集团干部职工捐款达到了300万元。天下矿工是一家。新矿集团领导希望尽快将这批捐款用于灾区煤矿恢复生产和救助受灾矿工。

  此外,新矿集团已经成立了两个救灾小分队,抽调身体素质好,实战经验丰富的救护队员待命,随时听候上级指示奔赴救灾一线。干部职工们表示,把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转化为动力,立足本职岗位,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煤炭调运和资源供给。(周峰、翟延民、德刚 )

  “三个大局”援灾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攀钢集团钢城企业总公司以“抗震救灾、服务攀钢、生产经营”三个大局为中心,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

  该公司要求各单位,尤其是在成都的单位,首先把抗震救灾工作摆在第一位,在做好本单位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为灾区出资出力。据悉,地震发生以来,该公司已为灾区捐款100多万元,为灾区运送了两卡车食物、1000斤大米、200斤食用油和10吨汽油,并于5月18日下午调派了31辆车奔赴灾区帮助运输救灾物资。

  同时,由于受地震灾害影响,给公司生产用原材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困难,企业生产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为此,公司号召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服务攀钢和生产经营出力。(殷 昊)

  捐助仍在进行

  5月14日清晨,巴陵石化的50节满载2244吨油品的火车槽车发往成都天回镇,以实际行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同时,一场向地震灾区捐款的献爱心活动也迅速在公司展开。

  5月15日上午,岳化社区在开展“国际家庭日”系列活动中,特增设为地震灾区捐款环节,发动职工及居民踊跃捐款。社区干休所的12名离退休党员,不到一天时间就自发捐款8100元。与此同时,活跃在该公司社区内的“飚风自行车俱乐部”,也积极行动,开展“汶川地震救灾爱心募捐”活动,一批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及其他爱心人士捐钱捐物,表达爱心。公司有关领导表示,所有捐款将集中上交中国石化总部,由总部统一安排向受灾地区捐助。(彭 展)

  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5月16日上午,河南省义马市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紧急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献出一片爱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矿属基层单位西井区职工捐款22080元,通风区职工捐款5355元,非煤科捐款4920元,服务队职工捐款4740元……各单位职工慷慨解囊,踊跃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很快,千秋煤矿捐款总额已达119085.7万元。

  千秋煤矿员工刘保申说“千秋煤矿职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希望能够给灾难中的同胞带去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 (司英歌)

  把爱的火炬传下去

  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在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的过程中,短短1天时间,就汇集首批捐款近10万元。

  为使灾区人民早日摆脱困境、重建家园,该矿积极宣传爱心捐款,活动中,全矿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矿区上下到处涌动着爱的暖流。许多外出、休假的职工得知捐款的消息后,采用电话、短信的方式,委托工友或家属代为捐款,表达自己的捐助心愿。困难职工李明在捐款后激动地说,“我有困难,大伙帮我,现在我也要帮助灾区更困难的群众,把爱的火炬传递下去。”(乔时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