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地震,把彭州供销社“震”到最前方

本报记者 员军虎

  “这次地震,把我们供销社震到了最前方。”已经连续数日奋战在组织抗震救灾物资第一线的彭州市供销社刘继辉精神明显有些疲惫。“12日下午两点多钟,川北发生大地震后,下午5点前后,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命令,让我们立即组织彩条布等物资。当天夜里12点,我们千方百计筹措到的4000平方米彩条布就运到了指挥部指定地点,在彭州市属机关里,我们最先把救灾物资送抵灾区。”

  在灾后的第一时间里,彭州市供销社就全面展开了抗震自查自救工作:15时到18时由刘继辉带领有关科室人员,先后对联社机关办公区、住宅区和城里的日杂、回收、农土、农资等公司,城区周边的东郊、西郊经济区社及各分社,城西、城北综合市场的受灾情况和物资供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18时至23时,市供销社分成三组:由刘继辉带队负责一区,陈响友、潘国英带队负责五区,刘乾发带队负责二、三区对各社的灾情进行了查看,对供应设施进行了逐一排查,启用安全保护措施,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灾后第二天,大批从受灾乡镇撤离的受灾群众开始向市区集中,食品、饮用水等生活日用品极度匮乏,正在坚守岗位的供销社又接到市抗灾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立即组织方便面、饮用水、饼干等方便食品送至指定地点!接到命令的彭州市供销社再次全体动员起来,一方面动员彭州市社现有网络,一方面积极向省社龙头企业老邻居公司和邻近的龙泉、双流、温江、金堂、青白江等兄弟社联系,寻求他们的大力支持,从13日上午8时至23时,在短短的15个小时里,彭州市社就安排组织了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包括矿泉水216281瓶、饼干72940袋、方便面71855盒、帐篷专用彩条布65000平方米等,共计50万余元。当日组织20余辆大型货车冒雨将应急物资快速送达桂花、磁峰等镇和市救助站,解决了当日全市救灾物资的供应,所组织运送的救灾物资居全市首位!

  “13日中午,当第一车物资冒雨送到桂花镇时,镇党委书记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刘继辉回忆道,“前一天下午5点彭州市区的商店里就已经没有食品饮用水出售了,外地援助的食品还没有来到灾区。临时安置点又不可能有足够的食品,大批受灾群众已经在安置点又冷又饿一夜一天了,我们送达的食品虽然还是不够,但给受灾群众救了命,是救命粮。”

  5月15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再次下达命令,要求市社组织抗震救灾极缺的彩条布、细铁丝、厚型塑料膜、工程用手套、口罩、蜡烛、喷雾器等物资,接到任务的市社再次紧急行动,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把1000台喷雾器、8500平方米塑料膜、110件彩条布、2000套手套口罩、8000多支蜡烛组织并运送到指定地点。

  在保障抗震救灾物资供应的同时,彭州供销社已经把眼光放到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上,他们开始提前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市场商品供应预案:从5月15日开始,市社系统开始积极组织化肥、农药、农膜、中小农机具、建材、照明、食品、交通、通讯、日用消费品等类商品货源,向系统相关网络及时发布相关市场供求信息,积极联系灾区外兄弟供销社,主动推销受灾镇农副产品和其它产品,以最大限度帮助灾区减少损失。

  “这次地震,我们系统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刘继辉的语气很是沉重,“员工住宅、经营房屋大批倒塌,大批商品损毁,初步统计,财产损失约2141.9万元,在地震里有5人死亡、3人受伤。”

  “灾后重建,我们期待得到更多的援助。”刘继辉说,“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到彭州来,和我们进行合作,重建家园!”

  最后,刘继辉告诉我彭州市供销社的电话,拜托我们能在报纸上刊登。

  (彭州市供销社电话:028-83871121、 83871331)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