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业巨头海外归来“招安”中小纺企


  日前,ST华源发布公告称,同意将所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华源(墨西哥)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华源(墨西哥)公司总投资规模9280万美元,总生产规模10万纱锭,曾被誉为“中国纺织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目前,由于海外订单的逐渐减少,海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在销售利润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激流勇退,扩大国内市场似乎成了中国纺织企业的不二选择。 

  海外设厂风险加大 

  华源公告显示,华源墨西哥的控股子公司华源加拿大目前也进入了企业停业、清算偿债程序的阶段。早在2006年,由于在尼日利亚的纺织印染厂面临诸多困境,这个以“走出去”著称的企业就做出决定,在当年8月份起关闭纺织部,仅经营印染部。

  前几年,海外设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第二支点,而随着海外设厂存在的风险加大,各纺企在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开始选择关闭、转让海外工厂。

  为了帮助中国纺织企业成功“走出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曾为中国纺织企业指明了5条前进线路:蒙古、朝鲜一线,东南亚越南、泰国、柬埔寨一线,埃及、印度、斯里兰卡一线,埃及、约旦、摩洛哥一线以及中南美一线。”促使中国纺企在这些地方设立工厂的诱因则是规避贸易壁垒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纺织企业撤离柬埔寨 

  一方面是不断“出走”的纺织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大环境在恶化,海外订单逐步减少,海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在销售利润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激流勇退,扩大国内市场似乎成了纺织企业的不二选择。

  从有关渠道获悉,早在本世纪初就在柬埔寨设立工厂的江苏某大型纺织企业也在近期显现“离场”迹象。此前,樱花集团同样暂停了前去柬埔寨办一家棉纺厂的计划,其高层解释称,停止柬埔寨项目是因为柬埔寨的投资环境差和政策很不稳定,缺少对外国企业的保护,而且工人的流动性大。

  “在海外设立生产厂并不是简单地想设立就可以设立的,它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考察了一年多越南市场之后,浙江一纺织企业毅然决定放弃海外设厂计划。“海外建厂经营将会遇到很多国内生产时遇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转化成经营风险。”

  纺企刺国内同行“回马枪”

  尽管遭遇订单逐步减少、海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率先“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碰上寒冬,但是,这一挫折并不能阻止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迈出扩张的步伐。种种迹象表明,在从海外工厂收兵之后,收购国内经营不善的同行已成为规模纺企的下一步棋子。江苏金飞达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飞表示,除了上市融资扩大生产线之外,收购中小纺织企业已经是金飞达下一步的明确规划。

  “在经营7年之后,之所以要毅然转让柬埔寨的工厂,是因为当地的财务政策不透明。随着美国纺织配额的取消,境外设厂的主要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王进飞表示,利用海外工厂规避贸易壁垒已经不再是纺织服装企业的 “明智之举”。在他的眼中,纺织服装是受政策影响极端敏感的行业,如果不随着市场谋变,将直接面临市场的淘汰。

  “从另一角度讲,近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王进飞表示。据了解,除了上市融资扩大生产线之外,收购中小纺织企业已经是金飞达下一步的明确规划。

  中小纺企被“招安”已成大势

  一边是磨刀霍霍、资金充裕的“海归”纺企,而另一边则是不堪重负的靠订单过活的中小纺企。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纺织行业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开始陷入困境。在多重压力之下,中小纺织企业已经走到了分化的十字路口,不及时调整就被淘汰的可能无处不在。有业内分析人士预测,今年将有1/3以上的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倒闭。

  已经三个月没有接到订单的浙江一纺织企业业务经理介绍,某大型纺企正在与他们进行并购洽谈,如果成功,他们就将为其提供产品生产服务,从而获得生存空间。“中小企业的优点是生产量不大,产品结构调整灵活,而且没有复杂的债务纠纷。”

  而在王进飞看来,没有充分定价权的中小纺企,大多只能被“招安”,从而依靠与大中型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关系,来谋求生存的空间。

  

  (本报综合整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