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也看了某日的《经济半小时》

坤哥

  在师容斑竹的软硬兼施下,五一前停笔一篇的小小想法、美丽梦想被无情击碎,正所谓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师容斑竹说我,几年了没间断过一篇,别少了一篇,凭空扫了自己和他人的兴致,诸如此类酸溜溜的话语,举手投降,牢骚成篇。

  印象中4月17日CCTV-2的《经济半小时》,把化肥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说的是春耕在即,老百姓日前最最关心的话题:化肥价格为什么上涨?谁从涨价中受益最多?涨价的根子到底在何方?……反正我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发现千篇一律的条条大道通罗马,生产化肥的、销售化肥的、购买化肥的,家家有本不同的经文,谁家的日子都好过不起来。真正涨价的原因也都模棱两可,谁也说不清楚。生产成本在涨,进货成本在涨,那老百姓买到的肥料价格肯定也要涨,这就导致眼下肥料市场的价格都不算低的现状,难以分清是非、整出个明白。

  有人分析,国内钾肥价格居高不下,是一两家大企业垄断的结果。听上去似乎非常解渴、十分解气,并算了一笔账,国内大致库存进口钾肥500万吨,每吨怎么也有2000多元的利润,100亿元的利润将由中国老百姓来买单,乍一听很有道理,如果慢慢品——我们总觉得是不是有点偏颇;如果再回味一下——我们总觉得是不是有点明显偏颇。500万吨的库存,即使真的有500万吨的库存,能够真正控制在一两家企业吗?果真如此的“一手遮天”,国家处理这个问题反而轻而易举简单扼要多了!再有就是某企业订货尿素时,1830元/吨,加上运费60元/吨、篷布押金50元/吨,央视记者情真意切地说成本就达到1940元/吨了,而人家销售价格才1920元/吨左右,所以在倒挂销售。这也明显有点偏颇,一是才订的货肯定还没有到库,二是押金将来是要退的,再是当时销售的货物肯定是前期所进货物,最起码与这一笔的倒挂是二四八互相不摩擦吧!眼下肥料价格高涨,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当然也不排除人为因素,就像中石油一边说自己盈利水平在国企中最高,一边说员工的收入水平很低,要申请国家补贴一样,总得事出有因吧!

  关于钾肥价格的高高昂扬,人们都想去谴责所谓的“垄断”,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总在忿忿不平地宣讲,如果没有对存在暴利的垄断行业的资源占有进行科学地梳理,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有效地调节,渴望钾肥价格步入降价通道的人们,依然只能行驶在无边的灰色里。也有人以为:钾肥价格大幅下降连门都没有,国际价格在那儿昂扬着呢。就是真正出现市场上所传言的“国家给一两家企业每吨补贴150美元”这种情况,价格也降不到哪儿去啊。简单的例子,700美元/吨,补贴150美元/吨,每吨就成为550美元,以1:6.9换算,3800元/吨左右,又有多少空间可降呢?这也就导致很多业内人士在质疑、在呼吁、在呐喊,补贴给一两家企业的收效、价值估计微乎其微,不如直补给农民吧。比如象江苏一样,农资综合补贴每亩以往补30元,现在补62元!或者将粮食收购价格大幅提高甚者成倍提高,也比直补那些经营性质的企业更有意义得多,我更愿意相信、打心眼里相信说这些话的人,绝对不会是拿不到补贴而去说葡萄是酸的。

  央视记者的镜头拍得很认真,从生产厂家到销售商家,再到正在辛勤劳作的劳苦大众,看得出真的就是这么回事,看得出谁也没有赚到什么钱,甚者有人还要亏本还要停产,最终老百姓到手的化肥价格还是老高。看来还是不抵国家对化肥出口征收特别关税来得直接一些、来得猛烈一些。关税一出,市场恐慌,恐慌之中的不少肥料都在缓慢地稳中有降,以上絮叨,是看电视以后悟出来的一点东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