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4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防范道德风险:未亡羊时先补牢

马立军

  金融业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和隐蔽。从金融业近年来发生的案件情况分析,当前员工道德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重点。农村信用社人员多、机构多,防范和化解员工道德风险、构建金融道德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道德风险形式多样

  严格来说,道德风险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而我们所讲的是狭义的道德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工作失职和主观故意而造成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损失和社会信誉的损害。

  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发生的多起金融犯罪案件来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违规经营,盲目扩大规模,为取得虚假业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内部经营管理混乱;信贷人员违反信贷规章制度,随意超越权限,大量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造成重大资金损失;会计、出纳人员肆意篡改账目,或伪造存单、汇票等侵吞储户存款和客户资金;计算机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主机和网络工作站,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进入、非法修改和非法索取等方式贪污,甚至导致银行的全部资产流失或资金严重损失等。

  日常防范漏洞多

  农村信用社网点多、分布面广,极易形成管理“死角”,造成道德风险的隐蔽性。分析道德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长期、有效的学习教育机制。部分农村信用社没有正确处理好加快业务发展和加强员工学习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能坚持定期学习日制度,忽视和放松了对员工思想道德的关注和教育。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缺少沟通,关心不够,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弱化,不能及时了解员工思想波动,出现问题只能“亡羊补牢”。对员工的学习教育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以日常业务学习为主,低效、呆板、枯燥,导致员工对农信社的企业文化缺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一致的目标追求。

  (二)个别员工无法抵御不良思想侵蚀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冲击和侵蚀,加之单位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教育不到位,部分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的员工容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逐渐背离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有的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念,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崇尚不劳而获。一旦个人私欲无法满足就会铤而走险,将做案目标瞄准信用社本身。

  (三)选人用人及绩效考评机制不科学。部分农村信用社选聘高级管理人员急功近利,偏重对业绩能力的考察,忽视了对道德水准的考察,使一批有才无德的“危险人物”走上了管理岗位,实践证明“有才无德”更易发生道德风险,较之“有德无才”对事业危害更大。当前,还有部分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经营目标,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其经营考核停留在指标管理阶段。

  事实证明,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机制客观上导致信用社必须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往往一味迁就客户,疏于管理控制,弄虚作假行为也很可能随之“出炉”,甚至出现银企合谋弄虚作假,造成较大的损失,严重败坏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声誉。

  (四)制度执行及风险内控不到位。部分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监督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处理偏松,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多措并举防风险 

  (一)加强学习教育,全面建设合规文化。员工学习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各级农村信用社都应该建立学习教育制度并长期坚持。在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员工思想领域里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要坚持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用模范事迹激励人,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从根本上降低信用社的内部道德风险。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意志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提升其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在管理人员选聘上,要深刻理解“以业绩论英雄”的深刻含义,干部业绩必须是经得起考验的业绩,而不是虚假的业绩。要真正落实“德才兼备”的标准,要变“伯乐相马”为“竞技赛马”,真正把有知识、有能力、有抱负、有责任心,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宗旨观念强的人选聘到管理岗位上。牢固树立“存款讲成本,贷款讲质量,经营讲效益”的经营思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追求没有质量的发展,不追求没有后劲的效益,从根本上遏制因为被动应付指标考核而带来的道德风险。

  (三)强化制度执行,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坚持业务发展制度建设优先,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社会各界和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对举报查实的案件,要予以奖励。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斗争而制止案件发生的一线员工,要有特别的激励机制和规定。要加大对制度执行不力者的查处、惩戒力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信用社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杜绝违规操作。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关卡”作用,利用主管授权、事后监督等措施,监督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建立完善、全面、及时的信息披露和信息反馈机制,杜绝内部人员“暗箱操作”,降低道德风险产生的概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