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建成运营以来,长春果品市场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服务升级等有效市场运作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原始积累及资本运营、资本扩张。目前该市场已发展成拥有18家全资子公司的长春果品集团,集团资产已达1.2亿元人民币,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年交易量40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人民币。市场辐射吉林全省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周边地区。
发展是核心
长春果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核心大做文章,十多年来累计投资八千多万元,并以平均每年新增投资6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速度向前发展,由此带来的是交易量与交易额的连年稳步提高。目前,果品市场固定资产比建设之初增加了15倍,已成为全国果品行业中经营设施好、交易量好、经济效益好的果品大市场之一。
2007年,集团共投入500万元用于环境改造,大大增加了发展后劲。市场以其规模大、场地宽、功能全、服务优吸引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家产销客户进行交易,每年进厂交易达260万人次,每年上交利税超千万元。市场开办以来先后还为经营业户减免各种费用达1000多万元,使消费者减少支出10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被评为国家级市场、国家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国家双百工程单位、长春市政府“菜篮子”建设重点单位及“商品质量、经济质量、服务质量‘三A级’”市场……
今年年初,由于受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全国水果供应量明显减少,价格涨幅明显,但长春果品却未受影响。长春果品早在去年秋季就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分析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后,决定为了保证两节的供应,同比增加货源储存30%。这样,尽管长春地区的果品入市量明显减少,由于果品集团提前准备充足,使市场供应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在南方雨雪灾害期间,长春果品还对所有进入市场的果品实行免费入市政策,使市场果品价格稳定。
管理是根本
管理是企业发达的根本。长春果品通过加强市场管理,成功实现了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和市场经营功能的双提升。长春果品实行的是封闭式法人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总结过去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缺口处,加大整改力度,成立了结算中心,实行统一经营、一次性收费、微机化管理;从汽运货车入市登记、核定吨位、开票收款等一律由微机操作;按照公开的收费标准和实际吨位,由结算中心一次性收齐各种综合服务费,大大减少了收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人情收费的弊端。另外,集团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制定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考勤规定》,实行指纹打卡考勤,明确了请假规定和批准权限,加大了考勤的奖惩力度,从而减少杜绝迟到、早退及旷工现象的发生。集团与业户签订了《市场管理服务公约》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规定。同时各部门要对自己的服务做出承诺,进而突出了市场业户的主体地位,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使服务内容更加具体化。
长春果品通过保障市民健康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2007年6月,他们投入500多万元,启动了放心果工程。通过组织市场管理、经营人员学习《食品质量安全法》,使他们认识到有毒果品的危害性。同时通过网络和媒体向市民介绍果品食用方法及如何鉴别有毒果品,从而提高市民健康意识。他们投入450万元建立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完成了日入市2000吨,13大类300多个品种果品的质量检验检测及跟踪能力。他们招聘了两名食品检测专业的大学生,负责检测中心的检验工作,还聘请有关专家做技术指导,并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提高了检测队伍实力。
改革是动力
人们说,改革难,供销社改革更难;长春果品的改革却很顺畅。集团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全盘改革,使参加改制的职工只要不挑不拣,想就业就有工作,而对于家庭困难职工则实行优先照顾。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集团首先在服务公司进行改制试点,制定了《改制方案》,《职工安置办法》,在改制的同时将服务公司对内经营承包,用收取的承包费解决参改职工的经济补偿和支付劳动债权。对转换身份的职工重新签订《用工合同》后安排就业。通过探索和努力,服务公司的改制试点圆满完成,职工参改率100%,上岗率100%。这为集团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投资100万元注册了“长春果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出资1450万元,彻底解决了公司所欠银行债务,购回了公司全部资产,制定了重组规划及长远发展目标,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后的长春果品各种关系理顺,发展动力凸现,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