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山东淄博矿业集团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00多天,有4个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巧用‘四则运算’,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厚亮这样解释。
加大投入 加强培训
过去淄矿集团安全投入不足,在管理上缺乏长效机制,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但2002年整改以来,集团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目前,采掘机械化程度已达到近97%,其中新区达到100%。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关键,淄矿集团近年来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屡出新招。
据介绍,淄矿集团推行了“631”培训模式,即将60%的培训任务落实到区队、班组,业余时间学理论,工作期间学业务,天天充电,时时充电,将30%的培训任务放到各级安全培训中心,采取电化教育、模拟演示、微机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员脱产轮训,将10%的培训任务放到集团和各高校,进行外委培训。为优化职工队伍,淄矿集团将8500多名农民工转招为合同制工人,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多头管理、结构复杂的现象。
减少环节 减少时间
环节和时间减少,出事故的概率就会降低。基于这一认识,集团积极调整优化生产系统,实行集约化生产。严格井下上岗人员的控制和管理,执行“限员挂牌”制度,严格控制入井人数、采掘工作面个数,按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淄矿集团还推行“四六”工作制,每天缩短职工2个小时工作时间,让职工得到充分休息。为切实杜绝区队变相让职工延班延点、交叉作业,集团还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交班人员交班后必须迅速离开现场,安监、工会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发现变相延长职工劳动时间的,严肃处理,实打实地维护职工休息权。
集团还实行了集中休班制,区队每月实行一次集中休班,大月休7天,小月休6天,每次休班期间,区队只留下两名值班人员和两名看护井下现场的职工,其余人员全部集中休班。这样一来,每月有6天~7天是“零违章日”和“零事故日”。
乘法法则 乘法效应
淄矿集团领导认为,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不断加大安全奖惩力度,对于调动各级抓安全的主动性、增强现场人员按章作业的自觉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运用乘法法则,奖励实行每季度按倍数递增。去年用于安全奖励的资金达到了9000多万元。“今年的安全奖励基金总数将超过1个亿,希望大家把奖金全部拿到手。”早在今年初召开的安全工作会上,淄矿集团总经理张寿利表示。
据了解,淄矿集团各矿井目前也通过增加安全抵押金数额、调整工资结构等形式逐步提高安全工资比重,让职工挣安全钱、吃安全饭。推行了“四三三”工资制,即安全工资占40%,质量工资占30%,任务工资占30%,这样一来安全工资实际占到了70%,任务成了辅助考核条件。
消除事故 消除隐患
细节决定成败。淄矿集团大力推行精细化控制管理,严格按照凡事有标准、凡事有人管、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核的要求,抓细节,抓动态,抓过程,最大限度消除违章和隐患。
他们本着“管理无盲区,走动零漏洞”的原则,运用执行、回签、监督、纠错等手段,实施对重点工程、技术措施会审、安全薄弱点排查的督查监控。值班领导每天对重点监控项目进行调度询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全面实施单岗作业、流动作业、小运输等作业人员系统调度和监控制度,使每位职工的行为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淄矿集团还通过对“三违”实行严惩,让职工不敢违章、违不起章。各矿井自行加大三违处罚力度,对一般三违者一次罚款200元,停止工作,并参加3天的集中培训;对严重三违者一次罚款1000元,停止工作,参加一周的集中培训,并在全矿曝光做检查。(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