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村镇银行难上“户口” 苦等“行号”

本报记者 刘小萃

  “因为没有‘行号’,我们的结算汇兑业务非常受影响,客户意见很大。”甘肃陇南武都金桥村镇银行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大举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并首次提出村镇银行的概念。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村镇银行陆续开业,虽然这些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已初见成效,但因为银行行号迟迟没有批复,影响到村镇银行汇款、转账等各种业务无法正常办理。

  行号成了“拦路虎”

  银行“行号”是各行所有对外营业机构的代号,可用于汇款、转账等各种业务,没有行号就等于银行没有“户口”,发展举步维艰。

  “没有‘行号’,使得村镇银行无法正常参与竞争,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现在的工作开展,还会使村镇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降低,失去最佳拓展市场时机。同时,‘行号’问题也使得村镇银行征信系统无法开通,不利于规避信贷风险。”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毛文利说,没有“行号”是银行面临的最大瓶颈,也是所有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从功能上来说,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然而没有行号,结算业务做不了,不能办理银行卡,不能转账兑汇,不能办理房贷,不能开展基金理财。

  虽然银监会要求有条件的村镇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可北农商村镇银行的ATM机在城区也用不上。花几十万元购买的ATM设备现在还是崭新的,里面没有存入或取出过一张人民币,因为无法办理卡业务。除了储蓄和小额贷款,其他银行能做的业务北农商村镇银行一概做不了。

  该行营业部经理张晓琼说,“因为不能办理银联卡业务,顾客只能拿存折在下午五点前取钱,很多人就放弃了在我们这里存钱。我们现在只能靠服务意识来弥补这样的硬伤了。”

  暂且“借船过河”

  “在当前行号尚未批复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借船过河’,也就是在结算方面,把村镇银行视同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对待,在发起行申请一个行号临时过渡;另一方面继续向人总行呼吁,争取村镇银行‘行号’早日批复,同时要抓紧与银联方面联系,争取村镇银行的银联卡早日启用。”湖北省银监局仙桃监管办事处主任郭坤明说。

  据记者调查,无行号问题对于发起行是当地城商行的村镇银行而言,影响要小一些。以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为例,其清算账户设在了发起行——吉林银行,通过吉林银行这一结算渠道开展转账汇兑等业务,还可以发放银联卡。“但也有一点问题,同城支票不能在我们这里使用,给客户带来不便,还会增加客户的手续费。”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的账户目前设在武都区农信社,我们的客户转账汇款都要通过农信社的网络,我们再拿着转账单到农信社去取钱。速度太慢了,经常误事,客户对此很不满意。”甘肃陇南武都金桥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该行发起行为兰州商业银行和陇南市武都区农村信用联社。

  而对于那些由国开行、外资银行、外省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无行号的影响就要严重得多,因为这些发起银行在当地都没有结算网络,村镇银行也就找不到现成的船可以搭载他们过河。

  为防风险  人行迟迟未批

  湖北省银监局仙桃监管办事处主任郭坤明介绍说,早在筹建之初,北农商村镇银行就向人民银行当地支行和武汉分行提出了行号申请,但因各种原因至今未获人总行批复。这样不仅使要来开户的企业不能进来,而且使已经建立存储关系的客户也可能流失。

  对于村镇银行的行号难获审批的原因,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张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解释是——防止风险。

  张静介绍说,当前对村镇银行“行号”控制严格,主要是对风险的考虑,担心银行通过这个行号,通过凭证和虚拟资金,在另外一个异地银行套取资金,从而达到真金白银转移资金的目的。

  而另一方面,由于行号在程序上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但村镇银行的试点却由银监会负责,在工作的协调上还没有完全对接。但张静也明确表示,准备在今年和湖北银监局协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2月份,央行支付结算司的领导到这们这里来了,他说行号的事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村镇银行是个新生事物,国家在这方面要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出来,所以行号的事才拖到现在,既然央行的领导都已经来考察过了,他相信行号很快就会批下来了。       “省人行副行长上月底还专门到我们行调研,‘行号’应该马上会批的。”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