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4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英财政大臣访渝 为中英农金合作“探路”
农村金融市场成外资 “香饽饽”

本报记者 蔡靓

  “你贷了多少钱,主要用来做什么呢?”“平时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工作呢?”4月16日,在重庆渝北区鹿山村,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来到了农户家里,与他们聊起了农村信贷的话题。村民姚德伟告诉达林,一年前,他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了一万元修房发展“农家乐”,因为生意兴隆,钱很快就还完了,现在还略有盈利。随后,姚德伟还热情地邀请达林参观了他的“农家乐”。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开始降低农村地区银行准入门槛、对境外金融机构开放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一些外资银行也频频表示了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意愿,但国外财政大臣表示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有强烈兴趣实属首次。

  中英农金合作

  当天,达林不仅为重庆带来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英国保柏公司等五家知名金融企业高层,并出席了渣打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新金融产品的启动仪式。而与达林随行的汇丰银行在三月已获准筹建重庆首家村镇银行。这与中英双方在首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达成的“中方欢迎英方金融机构扩大在中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业务”的共识不谋而合。

  英国驻渝领事馆总领事尉渟翰认为,这反映出英国对重庆的日益重视和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浓厚兴趣。此前,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和重庆签订了“英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备忘录”,达林当天则在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市长王鸿举会见中提出在渝举办“英国金融活动日”,旨在探讨英国金融企业如何向当地农村提供适合的金融服务产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保持城乡经济平衡发展都是国家最重视的一方面,英国众多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可为重庆城乡统筹提供经验和帮助,英国企业也愿意在此间寻求商业机会。”尉渟翰说。

  “吸引力”从何而来

  2007年12月,国内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在湖北随州挂牌开业,正式拉开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大幕。

  中国农村市场巨大的潜力,显然是吸引外资银行入驻的主要原因。中国农村拥有9亿农民,他们的收入正在迅速增加,中国农业以及与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中国县域以及乡镇工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些都给农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给农村金融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提供了拓展空间,是商业性金融业务发展的潜在赢利点。

  “2008年汇丰银行将在内地农村设6至10家支行,未来两三年内大致会设立30家支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尚未完全开发的中国农村市场,将为汇丰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薄弱的服务,是外资银行进驻农金市场的另一原因。“中国农村薄弱的金融市场服务,为外资银行适时进入农村抢占先机提供了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说。

  国内银行往往认为风险很大、赢利很差、业务没有发展前景是中国农村金融的薄弱点。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反,农村金融却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金融资源匮乏、产品缺乏、汇路不畅、服务不足、机构较少。一方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许多金融机构坐失了良机。这几年来,当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后,农村信用社几乎在农村金融做起了“独家生意”,形成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局面,缺乏竞争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而言,未必是好事。

  而外资银行则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薄弱的服务视为一个突破口,试图打入中国金融市场。

  此外,国家对广大农村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也是外资银行看好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针对今后国内银行业开放,负责外资银行监管的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漆艰明说:“银监会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向银行业金融服务空白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目前,汇丰银行已经着手筹备第二家村镇银行,花旗、渣打、格来岷信托等外资金融机构也正准备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入股农信社等方式,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预计今后会有更多外资银行参与到开发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行列中来,拓展进度会明显加快。

  为名?为利?

  有学者表示,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形象,而不是追求经营利润。因为外资银行目前给国人(包括监管部门)的印象就是,服务于高端客户,抢占国内的中上财富阶层,而在农村市场有所投入的话,可以适当改善这种“唯利是图”的企业形象。       但是,作为需要盈利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若只是为获得好名声而进驻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话,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如汇丰集团主席葛霖所称,汇丰已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市场发展了不同的农村金融模式,在中国成立村镇银行将使汇丰能够把海外经验引入中国,支持中国的农村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很可能正是外资银行经验与网点拓展优势的结合地带。

  对于经营一家村镇银行到底能有多大的收益,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一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如果每年的股东分红达到10%,各项管理费用(包括人员、房租、交通、系统运行等支出)是200万元,即每年要创出400万元的毛利,按照存贷利差4%-5%的水平来计算,至少需要发放贷款0.8-1亿元,如果考虑到部分呆账,则可能需要0.9-1.1亿元的贷款规模,按照75%的存贷比例,则至少需要1.2-1.46亿元的存款规模,每天需要吸收存款33-40万元。而现在开办的村镇银行每天吸储也就在10万元上下,要实现村镇银行的盈利可能至少需要3年时间。

  这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若要在农村取得较好的战绩,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

  那么,一些村镇银行在开业初期偏离“三农”也就不难理解了。有媒体曾报道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的定位与农村、农业“距离较远”。和一般村镇银行设立在乡镇不同的是,汇丰村镇银行干脆直接设立在随州市区。但该行董事会主席王冬胜表示,该行初期的贷款服务主要针对出口型企业,数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按照他的时间表,明年后期贷款服务范围将扩展到农民。

  从村镇银行试点情况来看,村镇银行这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效应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三类新型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互助社)共筹集各类资本12726.65万,其中银行资本6480.21万,占比50.9%;产业资本1953.89万,占比15.4%;个人资本4292.55万,占比33.7%。而其资产总额也达到了32446.1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2008.43万元。

  不论外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驻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究竟是为名,还是为利,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服务于“三农”。

  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套用一句广告语,“别看广告,看疗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