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着眼城乡统筹 彰显供销社为农服务本色
——记开放务实的大足县供销合作社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文 /图

大足县领导对专业合作社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供销社主任陈其刚(左)在养鸡专业社调研。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与农业共发展,与农村共繁荣,与农民共富裕,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全国总社“新网工程”的要求,认真打造新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大力发展“两社两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新一届班子上任后,积极推行开放、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服务“三农”、 发展专业合作社、富农增收放在首位。

  服务“三农”显成效

  该县积极打造新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到目前为止,已初步组建县级配送中心3个(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烟花爆竹),发展各类连锁店649个,其中:村级综合服务社126个、农资商品连锁店104个、桐君阁大药房药品连锁店11个、村级综合服务社药品专柜10个、烟花爆竹连锁店398个。据不完全统计,供销社年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约260万元。农村连锁店和超市的快速发展,既实现了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足县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两社两化”和积极打造“新网”工程中,特别注重瞄准市场、立足资源、引进良种、优化产业、规模生产、建设基地、发展加工、创立品牌,积极实现“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使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种专业合作社正朝着“联合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从而使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也增强了合作社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007年全县枇杷是一个丰收年,但果农却为了销路发愁,对于这一预料中的情况,县供销社在当年3月就去市果协联系枇杷销售。县供销社主任陈其刚等人在重庆水果市场奔波并为枇杷销路发愁的事让市果协主席刘明毅知道后,他针对大足枇杷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足应当花大力气提高当地枇杷的知度名,而当时全国果协正好在进行全国水果之乡的评选活动,刘明毅鼎力推荐大足参加这一活动。5月份,县供销社加班加点准备好的参评资料被送到北京后得到参评专家的一致好评。8月,全国果品行业协会副会长一行数人实地考察了大足枇杷产业的发展,对大足枇杷业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在随后进行的评选活动中,参评者对授予大足“枇杷之乡”称号表示赞同。12月,“中国枇杷之乡”的头衔落在了大足,为大足枇杷产业声名鹊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枇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供销社陈其刚主任介绍:到2015年,大足县枇杷总面积将达到50万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量将达25-50万吨,优质果率将提高70%以上,枇杷产值达30亿元;贮藏能力将提高30%以上;出口和超市销售的果品将初步形成冷链系统;商品化处理能力将提高50%;果品出口量将达到5万吨;果品加工能力将达20万吨,带动20万人从事枇杷产业化生产,农民人均来自枇杷产业的年收入将由3000元增加到2万元以上。

  专业合作社成富农工程

  现在,全县已发展“两社”294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43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3个、综合服务社151个;入社农户7.5万户、带动农民28万人,农民参合率31% ;吸收社员身份股金67.9万元,投资股金1926.9万元;生产基地8.4万亩,支柱品牌17个。“两社”年销售额达1.1231亿元以上,去年以来给社员优惠让利290万元,二次返利和分红共计423万元,入社社员人均增收580元。养蜂专业合作社。该社已有入社蜂农2500余户,养蜂专业人员6500多人,饲养蜂群达30万余群,有25个生产片区,分布于全国14个省、市、区,初步形成一个跨省、市、区的大型专业合作社。2007年全社共生产30余种原生态系列蜂产品。其中:各种蜂蜜1.5万吨,各种蜂花粉500吨,蜂王浆500吨,蜂胶5吨,蜂蜡1000吨,销售总额达4700万元,蜂农户平年收入3余万元,并且免费培训社员3次,培训社员共计865人。该社还为社员统一制作蜂箱3700套和统一购进包装桶540个,并且完全发放到养蜂社员,该蜂箱和包装桶以前由蜂农单家独户自己订购,现变为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订购,扩大了订购数量。仅蜂箱和蜂桶一项就为蜂农节约开支20万元左右,年底还二次返利给社员15万元。产品由重庆辐射至浙江、安徽、北京、上海等省、市,并呈现市场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蜂专业合作社。

  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经有6个,入社农户已达2000户、社员8250人、股金额320万元。冬菜种植基地10000亩。2007年,入社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黄金梨专业合作联合社。已发展梨农近1000余户,种植黄金梨面积达6000多亩,覆盖了6个专业合作社,年产黄金梨50余万公斤,其中“万生牌”黄金梨在今年成为该县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并于2007年11月9日获得了《中国优质黄金梨基地》证书。

  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入社社员147户,饲养蛋鸡45万只,年产值达4300万元。

  生猪专业合作联合社。全县有5个,现发展养猪户1890多户,发展生猪50多万头,入社农户年增加收入2000元。

  枇杷专业合作社。全县有6个,栽植枇杷6万亩,350万余株,占全市栽培面积的57%,年产量15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形成了以大邮路为轴心的区域化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面积4万亩,占总规模的66.7%,年产量达1000万公斤,占总产量的70%,年产值0.7亿元,占总产值的70%。枇杷产业已成为基地乡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笋竹专业合作社。现有7个,现入社农户达5000余户。目前主要生产基础分布在棠香、高升、拾万、回龙、龙水、金山等1个乡镇,笋竹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西瓜专业合作社。年种植西瓜3200亩,蔬菜2100亩,年总产值达4630万元,入户农户目前已达350余户。

  在重庆直辖10年之时,县供销社要结合重庆“1小时经济圈”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即在“加快”和“率先”上下工夫,全力推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两社两化”建设,重点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进一步参与农业生产化经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采阳笋竹专业合作社。重庆采阳笋竹专业合作社以“致力绿色、生态产品开发,配合大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笋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该社于2007年4月开始对新厂区进行改造设计,设计着眼于HACCP(国际食品质量卫生认证)标准,立足QS(国内食品质量安全认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力争建设成为重庆一流的笋竹加工企业。其中竹笋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1087.9万元,项目达产年(即项目建设第三年)年生产加工鲜笋可达2万吨,创税110万元。项目辐射范围涉及大足全县24个街镇乡3万余农户。目前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棠香、高升、拾万、回龙、龙水、金山等11个街、镇,笋竹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周边农户户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并提供150人以上固定就业岗位,600人以上临时工。

  顺丰生猪专业合作社。该社位于大足县龙水镇大邮公路旁,目前拥有核心种猪扩繁场一处,育肥场两处,下属三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履盖大足县六个乡镇,入户社员2560户,能繁母猪3100头,年销售商品仔猪6万余头,产值达1800余万元,社员年人均增加收入7000余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

  该社计划用一年时间,增加两个生猪专业合作社,新增入户新员300户,户平平生产商品育肥猪150头,把生猪产业链延长,新增加产值4500万,新增利润1200万元,实现户平增收15万元,户平利润4.5万元。

  珠溪冬菜专业合作社。1999年10月,围绕当地优势资源——珠溪冬菜,由供销社与当地冬菜生产农户共同出资,按合作制原则组建了具有法人资格,产供销加一条龙的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农户达256户(比社初期79户,增加了177户)、社员1064人、股金额52万元,(比入社初期43万元增加了9万元)。冬菜种植基地2000亩、加工厂房6000多平方米。2007年,入社农户户均增加500元左右,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被重庆市社评为“先进专业合作社”,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10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