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香菇成了“大名片”
——山东省滕州市供销总社助推农合组织发展侧记
张金明 王次平

  今年四月的一天,一封来自北京的有机食品认证书让山东滕州市南沙河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的老少爷们乐开了花。协会会长张恩祥手捧这份沉甸甸的证书,心中感慨万千,协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使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几年来滕州市供销总社对他的帮扶,引领他由单打独斗走向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他指着证书对大伙儿深情地说:“  军功章里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供销社的一半。”

  起步中的茫然

  张恩祥原先不种香菇,他早年干泥瓦匠和铝合金门窗装修。多年的奔波使他感到抛家舍业南北闯荡总不是个长法。再说,活干完了,账也难要,心里很窝囊。但是,如果回家侍弄那一亩三分地,一季棒子一季麦,两腿插在墒沟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实在也有点不甘心。也别说,机遇还真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那还是在浙江丽水地区打工时,张恩祥看到当地的农民家家都种香菇,日子过得挺富裕。他心中不由得一动,仔细一打听,倒把他吓了一跳,乖乖,一个大棚的香菇一季能赚二三万块钱,要是种上几个大棚,光捻钱也把手指头捻断了,这可比漂泊在外吃苦受累强多了。激动过后,他长了个心眼儿。每天下了班,就跑到农户家里看人家种大棚,学技术。当地农民搞培训,他也挤进去听。这一听还真让他开了眼界,香菇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极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张恩祥越听心里越热乎,觉得技术也学得差不多了,索性把铺盖一卷回了家,张罗着种香菇大棚。这是发生在1997年下半年的事。

  从1997年7月17日破土动工开始,张恩祥费尽了千辛万苦,这中间因为缺少资金哭了几场,最后咬紧牙关一口气上了3个大棚。转眼间到了1998年,张恩祥的3个香菇大棚成功了,一下子赚了3万多块钱,这年他一鼓作气又上了一个大棚。他的一个大哥张恩河和三兄弟张恩清跟他学,也各上了一个大棚,第二年便赚了近3万元,张恩祥的4个棚赚了6万元。村里的乡亲们看到种好香菇确实来钱,陆续也跟着上了30多个大棚。随着种植户的逐年增多,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都是分散种,各干各的,菌种、原料不统一,再加上种植中也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使生产的香菇产量、质量都没保证。更重要的是销售难,产品刚下来或产量小的时候,小贩抢着收,价格就高些,集中采摘时,农民就抢着卖,小贩就乘机压价,好货卖不出好价钱。在这种情况下,种香菇的农户们都赔了钱,张恩祥也不例外。连续两年不但没赚钱,反而亏了本。这个结局是张恩祥始料不及的。他和乡亲们一样处于骑虎难下的窘境,坚持下去吧,不知道来年是个爹样娘样,也赔不起了。下马吧,一个大棚连棚带料光投资就得两万五千多块钱,那还不倾家荡产。面对这种情况,张恩祥感到一片茫然,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困惑中的选择

  转机发生在2003年的春天。这年三月份,滕州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供销总社组成联合调查组,就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进行大调查。四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赋予滕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指导、协调、服务和规范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责。南池村发展香菇大棚的情况自然引起了滕州市供销社的高度重视。李秀山主任和分管副主任王兆玉带领合作指导科的人员专程赶到南池村,找到张恩祥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香菇发展情况。座谈中李秀山对张恩祥说:“你遇到的这种情况,我在跟着省供销社外出考察时听说过,外地的经验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合作联合的力量,去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也办不了的事情。”一番话拨开了笼罩在张恩祥心中的迷雾,使他在迷茫中看到了出路。这之后,滕州市社合作指导科的同志又多次找张恩祥共同研究成立协会的具体事宜,帮助他制定协会章程。

  2004年4月份,滕州市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在市供销总社的引导下成立了。协会成立后,滕州市社要求有关科室把这家协会当作典型给予重点培植,并批准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中拨付7万元资金给予扶持。过去种大棚,只靠个人摸索,现在成立了协会,也有能力聘请专家授课,实行了统一的技术指导,而且协会统一对外与客户谈判,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不至于价格大起大落,从而切实保证了农户的利益,使广大农户尝到了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甜头。

  发展中的欣喜

  现在的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已经很有规模了,香菇生产大棚发展到160个,协会会员达到60余户,年产香菇1280余吨,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利润实现200余万元,户均收入2万多元,是鲁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如今的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已经成为滕州市的一张名片。说起协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张恩祥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在协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滕州市供销社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协会组建初期,张恩祥想着要统一购买菌种和大棚物料,但是资金缺口很大。李秀山主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安排供销社担保公司及时为他们办理了担保贷款手续,使他们很快从信用联社贷款20万元,不误农时地购齐了原材物料。通过统一进料,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每个大棚还降低了近千元的成本。

  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滕州市供销社还指导协会在内部开展信用合作,使一些上不起大棚的农户通过资金互助,也种上了大棚。香菇种植规模扩大了,张恩祥心中充满了成功后的喜悦。这期间,张恩祥还参加了培训,几次跟着供销社参加了山东省名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洽谈会和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使他的眼界更宽了。他心中跃跃欲试,想走香菇储存加工增值的路子。供销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他一起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并把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省财政10万元资金扶持。张恩祥心中有了底气,他又自筹了配套资金,建起了300吨的冷库和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为下一步搞好香菇的初加工、深加工打下了基础。

  在供销社的鼓励下,张恩祥在注册了商标的基础上,于去年下半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有机食品认证申请,现在终于心想事成,拿到了证书,这意味着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已经打开了把产品打入大中城市乃至国际市场的通道。

  张恩祥们的理想,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一点点变成现实……

  编后: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农民工在外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术,也积累了少量的资本,回乡创业有了基本的条件。农民最讲实际,过去政府号召种什么,农民不一定乐意种,看到身边的人家种了什么赚钱,他就会跟着学习,这就是典型示范的作用。但是,农民毕竟是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家一户难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张恩祥曾经遇到的困惑也是众多农民兄弟的困惑,张恩祥曾经的茫然,也是众多农民兄弟的茫然。

  发展市场农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过去存在的农产品产量时而多、时而少,忽高忽低的问题,根子在哪里?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农民兄弟市场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就很低,资源优势也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民之所以不愁买和卖,关键在于他们有个中介组织起引导作用,日本、韩国的农协就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他们在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方面发挥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不可小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展是硬道理,农民也懂这个理。关键在于有了效益才能想发展,有了本钱才能谈发展。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引导帮助。滕州市委、市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视 ,滕州市供销社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于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更是个福音。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在滕州市供销社的帮助下,实现了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并且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牌,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兴滕食用菌产销协会的兴旺,相信会给其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兄弟们以有益的启迪。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