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氮肥业内资深人士:
解决肥价高涨需要一揽子政策


  本报讯 (记者 薛城)在闻言关税提高的第一时间,记者拨打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多位资深人士的电话,希望听听他们对关税调整的态度和意见。令记者意外的是,他们都拒绝接受采访,理由完全一致——“这次关税调整,政府部门没有征求氮肥协会的意见,氮肥协会也不方便就此发表意见”。

  记者没有采访到氮肥协会的相关人员,但是,通过其它渠道,采访到了与氮肥协会相熟的某业内资深人士。在此前的多个重大问题上,他的表态都与氮肥协会不谋而合。

  他认为,国内氮肥供应基本平衡,现在调整关税,基本上是多余的。从二月开始,铁路已经停止对出口肥料的运输,叫停出口的措施已经非常到位了。

  尿素价格高涨,不是因为出口量大,而是因为成本上升推动。尿素生产企业的煤炭到厂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100元,个别厂家甚至达到了1200元。从去年到现在,尿素的成本价平均涨了200元,平均成本价在1730元左右,已经超过国家最高限价。成本价超过最高限价,而进一步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说明了管理和监控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不适当提高最高限价,企业的生存将成问题。

  现在国家面临物价整体上涨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氮肥行业也未能幸免。尿素涨价问题,必须放到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理解。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尿素生产企业属于肥料产业的中游产业,上游产业是煤炭供应,下游产业是经销商和农民消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的煤炭供应属于优势产业,而煤炭价格近期不断涨价,中游产业又不能把成本完全转嫁给下游产业的弱势群体——农民,这样一来,生产企业便承担着更大的经济成本压力。对尿素的调控,应该从上游产业着手,控制煤炭价格涨幅,让产业链协调发展,防止进入畸形结构。目前,部分知名企业的煤炭库存量已经很少,不得不限产、减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此轮调整中,政府决策者的考虑角度是,牺牲行业利益,来保护国家农业和整体物价稳定的利益。但是,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化肥行业利益与农业的整体利益是相一致的,损害了化肥产业的利益,影响行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农业用肥的供应,从长期来看也将损害农业的利益。那些以为损失化肥行业利益,就可以保护农业利益的观点,是常识性偏见。

  面对近期化肥涨价风波,有人提出改革管理制度,将化肥价格完全市场化。该资深人士认为,化肥价格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将损害农民的购肥能力。即使政府提高农资直补额度,按照目前的发放制度,很难保证农资直补专款专用,生产性投资转向生活消费的可能性较大,这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有关。

  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现在企业要么亏损经营,要么暗中提价。综合多方面的环境因素,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最高限价。调整的原则就是,让企业保持合理的利润,不能暴利,也不能亏损。

  据悉,前一段时间,氮肥协会曾经提出将尿素中准价提高到1700元,上浮幅度提高至20%,最高出厂价为204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