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理性面对新关税政策

本刊编辑部

  关税一直是化肥行业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从2007年下旬开始,国家为了给愈演愈烈的化肥出口热潮降温,一再调整出口关税额度,不断出台新的关税政策。但是,从零的突破直至35%的“三级跳”,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受到的质疑多于赞赏。

  近日,关税调整风波再起,特别是4月9日的听证会,更成为所有猜忌的佐证,引起肥界一片惊悚。一些企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一时间,化肥行业上上下下笼罩在一片惶恐和不安之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此次重拳之举前所未有,政府放弃局部利益、“断臂”保农的决心可见一斑。

  从4月初坊间开始出现新关税政策传闻,到现在已经十余天。十余天的时间,从最初的猜疑,到其后的声声抱怨,再到现在的理性面对,农资行业经历了痛苦的煎熬。据传闻,新关税政策很有可能就在这几天正式出台。

  在记者连线业界相关人士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对此称不便发表看法,但所有业界人士,无不在密切关注政策出台的确切时间表。而一些企业对新政策出台,并没有表现出更多意外,认为出口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新政策的出台似乎已是预料中事。他们对国家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台的新关税政策,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一旦新关税政策开始实施,将对磷复肥、氮肥行业产生巨大影响,钾肥则是受伤较轻的行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磷复肥将是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随着几个主销售区相继进入施用淡季,磷复肥销售也将随之进入淡季。去年同期的化肥出口,成为磷复肥企业缓解生存压力的“减压口”,而今年关税上调后,将导致产品滞留国内,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硫碘价格,也使磷复肥产品的生产成本屡创新高。因此,一旦提高出口关税,内外交困将使磷复肥企业两头受挤,亏损在所难免。

  政策对于氮肥企业来说,同样反响强烈。目前国内氮肥过剩已是定局,如果出口一旦受阻,过剩产能只能在国内消化,新关税政策的实施对于氮肥将造成“误伤”。淡季到来后,无疑将使略有起色的尿素进入又一轮跌势的“轮回”。

  受益于进口中国化肥的周边国家肥料企业,对于新关税政策的可能出台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对于中国出于关注自身粮食安全所做出的这项“不凡之举”表示出难得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仍有外商对新关税的实施效果表示了担忧,世界既然是圆的,就必然使全球“同此凉热”,中国关税新一轮上行调整将引起国际市场联动,势必带动国际价格再度上涨。

  一些人则对新政策冷静观望,他们认为,政策反复调整关税的方式是否有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曾经的“三调关税”并没有收到实效,此次调整虽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一旦出现国际化肥价格再度上涨,国内外市场在更高的价位出现新的平衡点后,中国政府是否还要采取更高的限价政策?与其如此,还不如干干脆脆地彻底关闭出口大门。

  不管如何,这次新的关税政策,正在或即将彻底改变我国乃至全球化肥市场格局。为此,本报特别在A1-A3版,刊登本报对众多相关行业人士的采访实录,听听他们对新关税政策的“理性思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