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农业”需要“绿色农资”

曹申义 李玉英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绿色农业”一词是非常流行。但是对于不少种地的农民来说,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不少媒体的宣传来看,都说“绿色农业”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地膜,一旦使用了,那就不是“绿色农业”,从而也就生产不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几千年来,我们人类的祖先都采用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绝大部分农民种地仍不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可那时,粮食亩产只有200多斤,就连温饱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城乡居民的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广科技下乡,科学种田。与此同时,曾经供应紧张的化肥、农药、地膜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粮食、蔬菜、瓜果,肉奶蛋等农副产品开始满足市场供应,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寿命达到76岁,而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与科技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密不可分。

  据山西省定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定襄县工商局近些年来对农副产品市场的综合调查分析来看,发现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先进生产手段的运用,都会带来相应的负作用,比如化肥用久了会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农产品的口味;农药用多了会污染环境,农药残留还会污染食品;农膜用久了会污染土地等等。这些道理近年来农民也越来越懂,同时也引起了农民的担心,但是要说“绿色农业”不需要化肥、农药、地膜,那后果恐怕会更加可怕,因为那样的话,农业可能变成“绿色”了,人们恐怕又要挨饿了。

  因此,笔者认为在宣传“绿色农业”时,绝不能违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必须科学地去理解“绿色农业”的真实含义。就这一点来讲,国外农业非常先进的国家也同样离不开科技手段,而是更加科学地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工厂化栽培,无土化种植。就拿以色列世界有名的节水滴灌技术,也并非不要化肥农药,而是把化肥农药溶解到水里,通过滴灌来让农作物科学地吸收……

  其实,客观地讲,发展“绿色农业”根本离不开农业科学,也离不开化肥、农药与地膜等先进的生产手段。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绿色农业”时,应该怎样开发与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绿色化肥”、“绿色农药”与“绿色地膜”,以及所有与“绿色农业”有关的“绿色科学”。近日,笔者就在一家媒体上看到一家农药生产企业利用祖国传统的中草药技术,研制成功了高效无毒的中草药农药,也可以叫做“绿色农药”,而“有机化肥”也开始批量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应该说,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农业”,否则,片面地去理解去认识“绿色农业”,只能把农民的思想搞乱,甚至直接影响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