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供销社发扬“背篓精神”,在国家恢复建设和计划经济时期,曾创造过辉煌业绩,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被树为全国财贸系统先进典型。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工作陷入低谷,效益低下,困难重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洒河桥供销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改革、改造、发展之路。如今,全社拥有2个超市、5个分社、5个专业门市部、1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新组建5个专业合作社,企业资产1200多万元,年销售额2480万元,实现利润5.2万元。
洒河桥供销社始建于1950年,多年来累计债务总额达到1300多万元。供销社要摆脱困境,必须改革。他们制定了以“变现资产,置换职工身份,企业重组”为主要形式的改制方案。在改制资金筹集上,他们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将未在银行抵押的企业资产向社会公开拍卖。二是将在银行抵押的企业资产进行出租。三是将低效闲置的资产进行开发。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先后变现资金达500多万元,付清了置换职工身份补偿金、社会保险金、离退休干部统筹费用、各种集资等,甩掉了经济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
“水泥柜台土坯房,耷拉天棚漏天房”这是过去供销社农村网点的真实写照。面对现状,他们在改革的同时,加强基层供销社旧设施改造。先后改造了滦阳供销分社、汉儿庄供销分社、食品厂临街门市,改扩建了百货大楼,建起了4500平方米超市一个,600平方米超市一个,新建临街门市1000平方米,1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大多实现了超市化经营,改造后的供销社形象大大改观,为供销社实现连锁配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改造后的洒河百货大楼还与金客隆超市开展了合作经营,不仅满足了当地百姓的消费需求,还对本辖区20个经营网点开展了连锁配送,既扩大了销售又方便了农村网点进货,洒河超市重新成为洒河地区商品经营的龙头企业。洒河桥供销社经过改革改造重组后,在农资、工业品、农产品以及烟花爆竹、食盐、家电等商品经营上又重新夺回市场,发挥了龙头作用。
洒河桥是“京东板栗”主产区,而在板栗销售上由于销售渠道单一,栗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十分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积极培育和发展了全省第一家板栗专业合作社——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200多名栗农自愿加入专业社。专业社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采取了开辟国内市场,开展深加工等多种方式扩大销售。2007年,该社以平均12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板栗1200吨,收购价比正常收购高出1元/公斤,仅此一项为栗农增收300多万元。随着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栗乡源板栗专业合作社、龙门渔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喜峰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仅2007年专业合作社收购推销板栗3000多吨,推销各种网箱养鱼1000多吨,供应食用菌棒30万棒,收购销售栗蘑、木耳等食用菌10000多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700多万元。如今谈起供销社,农民高兴地说,供销社还姓农,为农服务的传统没有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