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云南金平县供销合作社,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活跃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农业支柱产业形成、维护边疆繁荣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金平县供销合作社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冗员过多、包袱沉重,一度陷入阵地缩小、业务滑坡、人心涣散、为农服务功能减弱的困境。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金平县供销社人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在全系统率先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金平县供销合作社又以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和重新构建为农服务平台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支持等多种举措,在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农村集贸市场和农资经营服务网点,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
2007年10月份,投资630多万元在土产公司原址上建成了建筑面积达66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多户各类经营户、能吸纳2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的金平县供销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根据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投资100多万元在县内7个乡镇利用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空地、场院、房屋建成了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进场交易的勐拉综合农贸市场等7个农村集贸市场和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有效解决了当地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老大难问题,确保边疆人民吃上了“放心肉”。
此外他们还投资几十万元,利用供销社的闲置房产,在县城及老勐、营盘两个乡镇改造建成了拥有标间管理规范的“宫霄公寓”,有效解决了金平县乡镇住宿难的问题。他们还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各乡镇的经营服务设施,以县宏丰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全县13个乡镇所在地、较大村委会及主要商品集散地建成了15个红河农资连锁加盟店和83个农资经营服务点,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及时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等重要农资商品。
(武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