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认识的凯亚老师

吴建丽

  认识凯亚老师是1999年,当时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征集论文稿,给凯老打电话约稿,电话中凯老知道我是江苏人很高兴跟我聊了很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凯老是个随和健谈的老人,同年8月我专程到南京拜访凯老,当我在站台上看到一个和蔼可亲的银发老人时我真的很是感动,那天跟凯老聊得很晚很晚,因为凯老的本姓也姓吴,而且还在我的老家工作过,知道我喜欢茶,凯老就更高兴了,让我叫他叔叔,并约定我们每年要见一次面,要经常联系,还不断告诫我要多看书多学习多动笔头,厚积而薄发,在此之后我成了叔叔的第一个读者,好多文章还没有发表就先给我寄过来让我先睹为快。

  几年来,在跟叔叔的相处中让我深切的体会到的是叔叔平易近人的作风。有一次我到南京看叔叔,因为从北京走的时候还很凉,我穿着一双高筒靴,没想一到南京即很热,到了叔叔家,叔叔二话没说就跑去买了一双单鞋回来让我换上。还有一次我从南京去苏州,叔叔执意要送我去火车站,因为时间还早,叔叔怕我寂寞就在车厢里陪我聊天,没想竟忘了时间,直到火车开动才发现已经离开站台好远,害得叔叔只好坐了一站下车再回南京,尽管这样还是在不停地吩咐我要小心,要照顾好自己。

  叔叔对学术认真严谨的态度更让人敬佩,每次拟定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后都会翻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核对查实,甚至实地考察。记得为写《论林黛玉本是茶树精灵下凡》一文,为了考证《红楼梦》中所说的三生石,我陪叔叔去灵隐寺,因为口音的关系,我们在那儿上上下下找了好久,走了很多路,最后终于在灵隐寺的后面找到了现实世界中的三生石,站在三生石旁向下望去,茶山、茶岩、茶坡、茶谷、茶溪、茶涧、茶园浑然一体,足以证实了叔叔的想法,叔叔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全然忘记自己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此事虽已过去好多年,却历历在目,也一直影响着我,鞭策着我。

  最后一次见凯亚叔叔是2006年11月参加安溪《中国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论坛》的会议,在安溪的那几天叔叔的精神特别好,去茶厂、去茶园一个都不落下,还不停地跟我说“这么多的素材有的写呢”,那次在厦门机场我是一直送他到安检口,看着他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通往登机口的过道里我才离开,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现在叔叔走了,带着他还未写完的作品静静地走了,但叔叔那开朗热情的笑容却仍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今后我会谨记叔叔的教诲,脚踏实地得做好每一件事。

  放心地走吧,我永远怀念的凯亚叔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