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植棉面积下降。据江苏省各级棉花协会的调查,2008年该省棉花种植面积将有所下降。其中盐城预计为224.66万亩,下降9.45%;兴化市为22万亩,减少12%;如东县约为18.5万亩,略增5%;扬州市为5.2万亩,减少10%;灌南县估计不会超过2万亩,下降35%。棉农减少种植的原因主要在于去年受洪涝灾害、病虫害影响,减产严重;植棉消耗劳动力较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得成本性支出增大,棉农收益不高,与其它作物的比较收益下降。目前,该省的棉田备耕工作较为充分。生产资料大部分已经到位;良种比例有所增加;苗床培肥正在进行,到3月底制钵工作大部分已经结束。
新疆巴州棉花播种工作拉开序幕。近期,由于气温逐渐回升,新疆巴州巴州棉花播种工作拉开序幕。截至4月7日,全州已播棉花面积10.06万亩,较上年同比增加9.83万亩。从3月底以来,各县市精心组织,加大棉花备耕力度,为棉花播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有关县市农技人员积极投身棉花播种工作第一线,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播行笔直、接茬一致、铺膜平展、压膜严实、下籽均匀、角成方边成线,达到齐、平、松、墒、碎、净六字标准。同时要求植棉户要树立防灾意识,做好各项防寒、防风准备。
南宫市倾心尽力保春耕。河北南宫市为了及时将国家出台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棉花良种推广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该市组织有关部门及早宣传有关政策,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实施程序,接受群众监督,收到明显效果。目前,30万亩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所需品种已备货到位,送货到户。
中美棉花技术交流在青岛举行。近日,中美棉花技术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此次中美棉花技术交流活动是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棉花领域的首次正式交流,双方就棉花检验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棉花质量信息,以及棉花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商定,中美双方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解决当前进口美国棉花存在的质量问题,为今后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奠定基础。
河北保定皮棉市场交易十分清淡。目前,河北保定的棉花企业面临还贷压力,同时部分企业对后市上涨信心不足,从而加紧皮棉销售,但是纺织企业面临同样的资金问题,因此,当地皮棉市场交易十分清淡。据业内人士反映,较长时间以来棉花企业苦苦支撑等待皮棉价格上涨,无奈行情迟迟不见起色,但是囤棉费用日益增加,且还贷期限逐渐逼近,因此棉花企业多顺价销售皮棉,而且要现金结算。然而,纺织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问题,无力现金采购棉花,市场陷入两难境地。目前,当地3级皮棉市场销售报价为13650元/吨(毛重、提货价、不带票),保持平稳,但市场成交清淡。
安徽庐江2007年度棉花种植效益明显好于种粮。安徽省庐江调查队近日对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的安徽省庐江县的粮棉收益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种粮经济效益不如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效益呈现持续上升局面,但与当地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效益相比仍然较低。以该县种植的大宗作物水稻秋粮和棉花为例,秋粮亩效益,据庐江调查队对该县7个镇中的10户农民种粮成本调查显示:2007年,种植秋粮(一季稻和双季晚稻)平均亩产476公斤,平均价格每公斤稻谷1.76元,亩均总收入837.8元,亩均成本290.5元(不包括用工成本),平均每亩盈利可达547.3元,比2006年的465.7元,增加81.6元,增长17.5%;据该县农委调查提供的数据,去年棉花皮棉平均收购价每公斤18.3元,棉花亩产平均皮棉有76.5公斤,亩均总收入1400元,扣除物质投入成本300—400元,亩均纯收入1100—1200元。不言而喻,从上述秋粮和棉花亩均效益比较,不难看出棉花亩效益是水稻秋粮亩效益的两倍以上。
江阴华方一举中标10万锭紧密纺项目。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日前一举中标在我国全球产能最大档次最高的山东某色织公司10万锭紧密纺项目。这说明江阴华方科技自主研发的紧密纺系统已具备与国际著名紧密纺制造公司相竞争的能力,能为加快提升中国棉纺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