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于“计划”时代、发展在“变革”时代的企业,从70年代建厂、80年代创业、90年代改制到今天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十年一大步的远大目标。特别是改制之后,“祥云”从一个县域级地方小厂,一跃成为全国磷肥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无疑实现了质的飞跃。
1970年5月,祥云的前身——广济县磷肥厂建厂时,企业仅有2万吨硫酸、5万吨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能力。由于创业时期设备落后、技术不先进、市场低迷,企业一度陷入低谷,濒临倒闭的边缘。1980年,第一代创业者不畏艰难,狠抓生产,勇闯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首次实现利润过百万元,号称“鄂东百万富翁”,企业发展初显转机。1987年,公司抓住全国化肥市场升温的良好机遇,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市场开拓,硫酸、过磷酸钙产销量翻番,企业效益大增,并更名为武穴市磷肥厂,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0年,企业改名为武穴市化工总厂,并实现管理升级,晋升“国家二级企业”,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1995年,化肥行业的第一个严冬来临,当时还是国有企业的“祥云”,在产品价格下滑、企业亏损的整体环境下,原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更是负债经营,举步维艰,特别是体制问题使企业难以焕发活力。为此,1997年9月企业改制实行改制,并确立了集团公司股份化、多元化综合发展道路。改制为祥云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铺平了道路。
改制为祥云带来了活力。改制后的“祥云”实施了低成本扩张,加快了新产品开发步伐,相继成立了环宇化工公司、振宇化工公司,开发出高效广谱抗菌剂--三氯生,建成了3万吨合成氨装置,实现液氨自给,农用化工生产成龙配套。
此外,“祥云”确立了集团公司股份化、多元化综合发展道路,将战略延伸为“以肥为主、以化养肥、肥化互动”两条路子走,并转回头做大做强磷铵、硫酸、复合肥等主导产品。用化肥反哺机械化工,使机械化工逐步走向正轨,同时也打造了肥、化双轨赢利增长模式。
如今,“祥云”离自己的目标仅仅一步之遥,今天祥云的体制依然在变——向适合“祥云”更快发展的配套机制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