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4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惠农新政策发出“三农”发展新信号


  据新华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是: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这一增长幅度历史罕见。

  国务院日前又决定,中央财政今年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出台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10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这次出台的10项新措施,发出了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信号,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农业,形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环境。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直接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有助于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增加对农民补贴的同时,中央还再次提高稻谷和小麦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中央财政在今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再增加20亿元用于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另外增加20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作物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油料和甘蔗生产基地等建设;中央财政特别增加46亿元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猪肉生产、流通、加工等方面的贷款贴息,以及农业保险费补贴等支出等。

  十项惠农政策中,还涉及加强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央明确提出,要对农业贷款的总体规模控制实行特别安排,确保农业贷款规模不低于上年水平,根据农村金融机构涉农比率实施有差别的准备金利率,增加中西部和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但关键在于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说,加强农业基础、突破瓶颈制约、确保农产品供给,是当前保持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所面临的突出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董峻 韩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