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4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身体力行 脚踏实地
——访邢台市龙海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姚强
本报记者 王凯山

  姚强,今年三十七岁,河北省邢台市龙海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主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初,他跟公司董事长王朝军达成了一个安全承诺:保证全年公司死亡事故为零,轻伤在5起以下。这让许多了解钢铁企业安全现状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一家3000人规模的钢铁企业能够有如此目标,不容易。

  钟情安全生产

  1994年,姚强从河北财经学院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最终自己的职业会与安全生产挂上钩。

  从毕业至今,他先后在五个不同的企业从事过五种不同的工作,包括:财务、办公室文员、工厂调度、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直至今天龙海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

  “我认准龙海,并准备一直干到老。”在姚强看来,他最终钟情这家公司的原因,除了钢铁行业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形势不错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管理经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好运用。

  工作身体力行

  “我们厂区占地300亩,共有5个分厂。每天我都要把所有的厂区转两遍。”

  除了日常检查,钢厂的例行停产检查时姚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了许多工作人员。企业分厂锻造厂的一位安技人员告诉记者,姚强每次都会爬上高炉、登上作业高台检查。这与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时,负责人只会指挥手下人而自己却只说不做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作风给下属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交谈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姚强戴的安全帽上由于经常下现场而变得坑坑洼洼。 

  “宁可听到骂声,不能听到哭声。”这句话经常挂在姚强嘴边。这句话也成为工厂里许多安技人员的座右铭。

  炼钢厂安全生产科科长崔金国跟着姚强干已经好几年了,长时间的感染也使他切实体会到安全生产工作要从工厂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不能一蹴而就。他也明显感受到了近几年厂里的安全生产状况越来越好。

  管安全有四点体会

  姚强目前负责公司的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他认为,安全与生产必须紧密结合,不了解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怎么能做好安全生产?只有懂生产,才能查到隐患。

  当前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如何协调,安全与生产怎么衔接等成为困扰许多企业的问题。姚强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安全先行一步”,要有预见性管理,不能事后管理。姚强告诉记者,管安全他有四点体会。

  由于炼钢企业自身特点,工人流动量较大,所以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新人培养问题。为此,在不断培养新进工人时,相较国家规定的三级培训制,工厂采取了四级培训制:公司、分厂、车间还有班组教育,逐级细化,逐级梳理。

  其次,安全管理要建立动态思维。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这样一次专项活动并不能一下消除所有隐患,只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在公司里建立了一个动态机制:不断发现隐患,不断整改。将之作为一项制度而非一次行动。

  “钢铁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保持风平浪静,其实重点在基层。”姚强如是说。他认为,安全管理从低到高经历了三个层次:人管人,制度管人,最高级的是文化约束人,使人在感化约束中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为此,龙海钢铁公司特别强化人性化管理。他们邀请职工亲属来单位亲身体会职工的辛苦,从而为职工营造一个充满理解与温馨的家庭氛围。逢年过节,对于家在外地的农民工,公司就把电话打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

  此外还要依靠群众群策群力。一次在征询群众关于安全生产的意见时,有群众提出,车间内一个梯子所处位置不利于危险发生时人们逃生。安全生产部门随后便采纳了这个建议,将梯子重新焊接,并奖励了这个工人50元钱。

  “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首钢的管理模式好,但是如果运用到龙海就不合适,因为水土不服。所以管理无定式。目前看公司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处于上升的势头,我们会随时总结、推广并实践新的管理经验。对于今年实现年初的承诺,我有把握。”临结束采访时,姚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