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南农民为何无心种棉


曲晨 绘图

  往年,每到阳春三月,豫东广大农村“打钵育苗”植棉的农事活动就会广泛蓬勃地开展起来。可今年直到3月底,笔者在乡下只见有个别农民零零星星在搞打钵育苗,当笔者提起种棉花的事,多数农民都摇头。近两年农民为什么不愿再种棉花呢?

  河南省宁陵县有68万亩耕地,棉花种植面积曾连续3年突破22万亩,籽棉平均单产曾突破260公斤。可近两年因多种原因,现棉花播种面积只有2万余亩,植棉面积锐减90%。一个重要原因是,棉价年际间增减波动频繁,棉花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农民的种棉情绪。按当前农产品价格走势,如果农民植一亩棉,收入低于1500元,再除去过高的成本,农民兄弟就不会去种棉花。笔者了解到,近两年该地棉花籽棉公斤价,一直在每公斤5.2元至5.5元左右浮动。况且,当地15家乡镇供销社,21家棉花加工厂全无能力收购农民的棉花,棉农只好去外地或依靠外来商贩销售棉花,农民种一亩棉花,收入徘徊在千元上下,这就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

  当前,国家为确保粮食生产、油品生产、肉食生产,对农民种粮种油实行了补贴政策,对农民圈养母猪也实行了补助。而农民种植成本高、费工时、有风险的棉花则只有一亩15元的种子补贴,这对发展棉花生产并无大的促进。   (屈效东 胡巨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