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3位唐山农民抗灾归来
本报记者 曲丽赢 王凯山 王琥 刘洁 文/图

抗灾回来路上的两张特别通行证。
伴随他们一路抗灾的车。

  2008年的1月末,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出现了50年未遇的冰雪凝冻灾害。在全国人民积极抗灾救灾的队伍中,有一个由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13位农民组成的抗灾小分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自费租车不远万里到达郴州;他们抢最脏、最累的活儿干;他们让郴州百姓送别时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被授予郴州荣誉市民称号——他们的名字很普通: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曾有外国媒体记者怀疑,他们是农民吗?

  3月19日,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镇东八里铺村。村口前就是通往唐山的公路。就是从这里,走出了13位朴实的农民,他们一口标准的唐山话给郴州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的感动。天气暖和了,村里人都在忙着种圆白菜。曹秀军也不例外。“刚种下的白菜苗,得马上铺上膜,一会再灌点水,要不一个晚上就把苗都冻坏了。我这几天有事耽搁了,你看人家宋久富家的圆白菜已经都种好了!”

  村委副主任王宝国正在组织村里打井的事情,虽然村子离县城不远,但一直没通自来水,所以今年通水是村里的大事。宋志永去北京还没回来……

  宋志永是高中毕业,去抗灾的其他人都是初中或者小学毕业。13人中,宋志永见过的世面最大,曾在海边开过几年小旅店,手里算是有积蓄的人,所以这次赈灾,他和大伙说,费用他出。

  抑制不住的抗灾冲动

  1月25日以来,电视里频繁播出郴州抗灾救灾的画面,宋志永再也坐不住了,“唐山地震时,是全国人民救了唐山,我母亲和我也得到过上海医疗队救助。”因此他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到湖南去救灾!捐钱咱没多少,但是有力气,能干活!“每次旱灾、涝灾、希望工程我都要捐款,我爱人说我拿钱不当钱。我就想,人都是一天吃三顿,去湖南我花自己的钱去那里吃饭,但是滋味不一样,这是种追求。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有种精神力量。那里没电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定很难,而抢修电网过年时一定缺人!能被收编当然好,实在不行就去路上铲雪,做游击队,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干活!”宋志永说。

  大年三十上午,宋志永开始找其他同行者,告诉他们,由他出钱,大家一起去干活就行。他开始挨家、挨户地找人。刚一开口,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但是答案又出奇的一致,就一个字:中!60岁的尹福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他隐瞒了自己的关节炎病。宋志永集合“战友”的过程,前后就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还有两对兄弟、两对父子:王宝国和王宝忠、杨国明和杨国平是兄弟,王德良和王金龙、杨国明和杨东是父子。

  他们和宋志永一样,唐山地震时全国各地的帮助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情谊。王加祥说,他的房子在地震时倒塌了,是全国人民帮忙盖起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他们眼中,抗灾就是应该的事情,虽然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有的是力气,宋志永的这个消息,让大家心里很激动:终于有机会能去灾区做事儿了!

  扫帚、铁锹、简单的行李,宋志永带了3万块钱,没多想,一行13个人在宋志永的带领下连夜赶往长沙。出门之前,宋志永没有忘记把车身贴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农民抗灾小分队”的标语,因为他听说去往灾区的车能免过路费, “把钱花在灾区上比花在路上我觉得更值,一去的路上1000多元的过路费,我们只花了60元!”宋志永谈起这个还是很得意。这13个人中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对于抗灾的行程也没太多的计划,只打算第一站到长沙。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去灾区干活儿!

  接到任务比中500万都高兴 

  “初战”并不顺利。经过25个小时的颠簸,他们到了长沙市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然而长沙的救灾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了,他们得到领导委婉的表示:你们是农民,没多少专业知识,可以回去了。这下大伙急了:不能就这样回去啊!大家一商量,郴州灾情严重,到郴州去!领头的宋志永这次直接去了郴州电业局,走进了五楼会议室,捡靠近墙边的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他环视一周,看到没有人注意他,就开始放心大胆地旁听。  

  屋内湖南省电力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肖志荣的一番话:目前最缺的就是人手,至少需要一两千人,否则根本完不成任务。听到这儿,宋志永很兴奋。会后他对肖总说:“我们组织了这么个小队伍,虽然不懂专业知识,但有的在家里干过电力,至少能运输材料。”肖总几乎没犹豫说了句: “那行!”

  宋志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了车里。其他人纷纷询问结果,老宋回答:就那样呗。等了一个多小时却等来这个消息,大家都垂头丧气,还很焦急:“那咋弄啊?”突然,宋志永大声地和大家说:“有人说要用咱们!”听到这个消息,车内立刻欢声一片……

  当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宋志永仍然很激动:“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比过年的心情都好,我自己感觉真比中500万都强!” 

  苦辣酸甜体验抗灾

  到了郴州第二天,在等待电业局分派任务的空闲里,宋志永看到路上的积雪很厚,兴奋地说:“大家赶紧下来啊!看着活了吗?”从此以后,13人小分队,开始转战郴州各个电网修复的山头。裤腿沾满泥巴,脚踩在冰冷的泥水里,扛着上百斤的电料,上山、下山。有一件事情让宋久富记忆深刻:“有一次,宋志永扛着90多斤电料正往山上走,由于脚下路滑,一下子就跌了个大跟头,他想都没想,赶紧连滚带爬地赶紧去追,把电料安全地救了上来。我知道他是怕电料损失了耽误事儿,就从那天开始,我们对宋志永的称呼变成了‘宋队’。”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原本就很信任宋志永的12个人,这下更把他当成了“主心骨”,这13人的特殊小队也有了非同一般的感情。

  在郴州,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抗灾的艰苦,每天运电料,百十来斤的料,一天要运上好几个来回。裤腿下半截是连泥带水,走冰冷的雪里,脚下经常打滑,一不留神,就会摔跟头。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的觉。为了抢时间,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转战过4个山头运材料。任务紧急时,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有一天早上他们7点钟开始干活,晚上10点还没吃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反而觉得干得越多,越充实。

  说起吃饭,郴州的辣椒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一碗米饭,先把菜上层40%的辣椒挑出来,然后才能吃。有人胃疼,有人感冒,有人发烧到39度。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他们经常吃不饱。“我们饭量大,那里的菜又太辣了!”13个兄弟至今想起郴州的饭菜还是很怵。不光是吃饭,洗澡更是问题,干活累了一天,潮湿冰冷的房间里根本不敢洗澡。基本上每个人在十几天时间里就洗过两三次澡。但是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他们每天想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干活。 “我们是来干活的,不是来添麻烦的。”他们这么认为。有空的时候他们就帮宾馆服务员收拾桌子,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宾馆要接待抗灾的好几千人,服务员的工作量特别大。经过十几天的相处,当他们离开郴州时,宾馆服务员流泪相送。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郴州,13个农民兄弟的眼泪没少流。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王宝中说: “有一天晚上,我们住的宾馆来了7位来自汕头慈善协会的老人,他们一开始是来郴州捐款的,捐完款知道我们的事后,主动要求来看我们。那天,7个老人身披红色的绶带,拿着水果来了,老人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了。”“在抢修电网中,我们和解放军一起搬运电线杆、铁塔基座,一天一个解放军被断茬的竹子从脚底一直扎透脚面,两个人分别架着他的胳膊,往上拔,才把脚从竹子里拔出来……”  王宝中说不下去了。

  然而这并非只是别人的事儿。他们中也有人被雪里的竹子扎了脚,另外一个人流着眼泪用刀把竹子弯了出来,受伤的人说了句“没事儿”又继续干活了。

  当郴州有人去看望他们时说:“老家人来看你们了。”宋志永的泪水尽情地流了下来。

  “在郴州,老百姓的朴实和善良是同样的,我们交流得很贴切!一开始语言不通,我们就看手势,慢慢地就熟悉了当地的语言。”宋志永说。郴州百姓通过媒体知道有13个农民兄弟放弃春节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帮助郴州抗灾时候,都被感动了,他们纷纷到工地、宾馆里去看望13个兄弟,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77岁的李太芝,是郴州一位患了癌症的老人,他得知宋志永的手机欠费了,坚持要给他充2000元话费。宋志永听说后连忙赶往老人家去看望他,但是遗憾地是,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老人就已溘然长逝。老人的爱人见到宋志永,一把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儿子!”宋志永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您好好保重身体,唐山人民和郴州人民的心永远在一起!” 

  2008年2月23日上午,13位兄弟告别郴州。宾馆外面,挤满了送别的人们。鲜花、锣鼓、大红花、锦旗、荣誉市民证书、“特别通行证”……大家把手里的鸡蛋、水果、特产使劲地往车里送,农民兄弟悄悄地从另外一个门把东西递出去。车子被送别的人围住了,无法启动。 “亲人好走!”有人突然大喊了一声。大家的泪水泉水般涌了出来,紧紧地拥抱着……还有人“打的”一直目送到他们上了高速路……

  “出名”以后

  有人问他们“出名了啥感受”,宋志永幽默地回答:“出啥名了,我们的名爹妈早都给起好了!我们还是我们。”

  经过这17天,每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眼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抗灾。他们见识了大灾大难前,全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感情;他们体会了农民也被当成明星一样“追”着采访的感受;他们知道原来“农民”这个词也有很多新内涵;他们不再觉得唐山和郴州的距离有当初那么遥远;他们期待郴州电网修好以后他们能再回“老家”。

  那场异乡的冰雪灾害已经化成了一份最温暖的记忆留在他们的心里……

  他们还是农民,但已经不再是去湖南抗灾以前的农民……

  当选为唐山青联常委时,宋志永显得更为成熟:“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荣誉,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我感到压力很大,回到唐山后,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样踏踏实实为家乡做点事。”

  2月19日,宋志永得知第二天唐山市委领导将来慰问他们,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年入党的梦想又被点燃,他掂量了一下这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可以向党组织开口了。其实宋志永曾经在20多岁时多次写过入党申请书,但是从来没有递交给过党组织。当时他总觉得自己没有作出过出色的成绩,离一名党员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这个心愿一直深埋心底难以忘怀。申请书写了一遍又一遍,他总是不满意,最后终于成稿,此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从救灾工地回到宾馆,在当晚凌晨1点接待完最后一拨记者之后,他将纸铺在桌子上,开始构思入党申请书。2月20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抢修电力线路的泥泞施工现场,面对前来慰问的唐山市委宣传部长郭彦洪及众人,宋志永出人意料地掏出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提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令他高兴的是,唐山市委宣传部长郭彦洪不仅当即表示欢迎他入党,还在回到唐山后,还专门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你的申请,党组织将根据你的表现会认真考虑你的请求,希望你能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为新唐山建设多作贡献。“如果能够加入党组织,实现自己多年的心愿,那可忒好哩。”说起这个宋志永很兴奋。

  他们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捐钱、捐物给他们,三万多元都被他们转捐给更需要的人了。有好几个企业也和他们联系,说要提供经济上的捐助或者是邀请他们去工作,宋志永都一一拒绝了:我们都是农民,让做其它的我不行,还得干我们的老本行。 唯一一个没被大家拒绝的公司,那就是唐山沃泰农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大家都盼望着这个公司能早日与他们合作。“如果合作成功,能为我们村做点好事,大家一起致富,你说这样该有多开心!”宋志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种圆白菜的能手——宋久富的盼望显得更为热切:“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农民不再不像以前只能种粮食,种蔬菜赚钱更多些,我觉得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技术。真盼望合作早点实现,到时候我们要在宋队的带领下,好好大干一场!让我们的菜产量高、质量好!”   

  抗灾回来,宋志永的手机大变样。这是唐山市团委捐赠给他们的,里面还预存了2000元话费,供13位农民兄弟给家里报平安之用。手机屏保上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全市团员青年向你们学习致敬!

  现在13个兄弟在全国各地都有朋友,短信里面记录着这一份份情谊: 

  一位河南许昌的10岁小朋友,在发给宋志永的短信中写道: 你的事迹让我感动,也值得我好好学习,我父母一直说你是我们全家学习的榜样,也是国家的骄傲。

  最让宋志永印象深刻的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发给他的短信。2月23日中午1点28分,宋志永正驾驶着汽车拉着12名农民兄弟走在返乡的路上,就收到了这条短信:宋志永同志,感谢你们对我省抗冰救灾工作所作出的贡献。我们将在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最北边的羊楼司收费站开辟专用车道,为你们放行并欢送……

  2月24日凌晨2点多钟,宋志永终于驾车来到了羊楼司收费站,过了这里,就将进入高速公路湖北段了。他清楚地记得,收费站开辟的专用通道两旁,5名收费人员,身穿制服,站姿挺拔,统一敬礼。宋志永和大家纷纷下车跟每一位同志握手告别……

  一位不知名的人在给宋志永的短信里这样说道:一支蜡烛的烛光不能照亮四方,但是这支蜡烛去点燃无数支蜡烛,将形成火海照亮整个人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