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服装企业对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的人才寄予厚望,但遗憾的是,就目前而言,即使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和企业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充分满足服装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服装企业的充分认可,中职服装教学改革应从何处下手?
笔者认为,服装专业办学必须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转变。而企业和行业只有参与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才能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实行对接,才能得到适应产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学校与企业联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根据每学期学生处于不同阶段的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当地服装企业联系订单加工。如让学生在高一时开始参与企业的产品后期检验,例如服装线头的清理工作。高二时,让学生开始实践参与做床上用品、出口餐巾,口巾等产品。高三时,主要安排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按企业订单参与实际生产,提高学生适应企业日常生产的能力。
学校与服装软件公司联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层次。根据对大、中型服装企业统计,约有90%的服装企业引进了整套完备的服装CAD专用软件及专用输出设备。一些学校从企业购置了服装软件及设备,设备供应商免费为学校培训教师,并定时为设备的软件升级。专业教师精通软件操作后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踏入行业之前就掌握了先进的生产装备,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广度,拓展了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大中型服装企业输送了一大批具备扎实基础、操作能力强的人才。
学校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培养学生对专用设备的操作。现在的服装企业早已告别了一把尺子、几块画粉、几台缝纫机打天下的时代,取而带之的是先进的专用设备和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加工。为使学生适应企业生产实际,学校应购置专用粘合机、钉扣机、电脑平缝机等设备,设备生产商定期给教师和学生开展设备维护与使用讲座,让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专用设备的操作能力。 (胡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