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档案
湖北仙桃市丰联农资有限公司
网点数量:163个
注册资金:1000万元
年销售量:20万吨
主要经营品牌:长江尿素、施大壮、撒特利、开磷
推荐单位: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朱正兵,一个江汉平原土生土长的中年人,从踏进农资行业算起已逾20几年了,作为湖北仙桃市丰联农资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如今的他应该说事业有成,不仅把业务扩展到了化工、房地产、酒店、超市,而且功成名就,担任仙桃市政协委员和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农民是衣食父母,农资是立身之本,如今丰联农资在全市的243家超市和网点覆盖了当地80%的农资市场。谈起农资经营,他依旧是兴奋中流露着深情。
十年追赶朝阳路
1998年农资市场一放开,朱正兵就抓住历史机遇,从旧体制下的农资公司出来组建了湖北仙桃市丰联农资有限公司。他说,人家都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我却把全部的家当,还包括从兄弟们那里借来的资金全部投入进去。你没有考虑过风险吗?丧失机遇才是最大的风险!对农资这个行业我早看准了,她是个永远的朝阳行业!你想十几亿人天天月月年年要吃饭、穿衣,农业哪一刻离开得了农资!人们说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农业是民生的基础,我说农资是民生基础的基础。只要服务好这个基础就能创造价值。衣服可以几年不换,但农资可以永远复制,只要把产品结构和服务跟上时代和农民需求,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出现市场萎缩,那一定是你经营的问题。我就是在这种动力下,从最初的小规模小批量做到现在一年销售20万吨、销售额近3亿元,把原来供销社老农资的业务和地盘也壮大了。
提到当年的创业,朱正兵说,我有个人生格言叫“上得天堂,下得地狱”,就是说要追求人生的辉煌,就得能承受人生的苦痛。刚开始自营公司做农资是做生意,就是小打小闹。那时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到业务上,他常常是一个锅盔就当一顿饭。善于抓大机遇的他也不放过小机会,机会从哪里来?就在市场上寻找,多年下来他已经养成个“怪癖”——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他首先看的是广告,一看就是一片不落、一个不剩,而且津津有味。同事出差,刚开始总不适应,说他“看广告有什么意思呀”!后来慢慢习惯了,都等他先看完广告再说。
看广告都能看出什么东西?能看出商机是其一,我们搞的农产品换化肥就是从广告中发现的商机;另一方面广告还能敏感地传达出市场、产品走势和经济的宏观信息,这可是第一手资料!朱正兵说近几年资源对化肥行业的影响从钢铁、煤炭方面的广告也能透露出来,我以咨询的身份打过去电话,能了解不少真实的信息。
十年下来,公司壮大了,为农服务的实力增强了,而朱正兵头顶的头发却越来越少,他笑谈,别人说我“绝顶聪明”,殊不知我是绝顶用功!
一颗为农丰收心
朱正兵说,丰联公司名字的寓意就是为了农业的丰收联合起来。俗话说“一人抬众抬不了,众人抬一抬得起”,在公司内部管理上和处理外部关系上,他信奉“中庸”——只要有路就不过激、不绝对化,不搞水火不容,这样员工有热情,市场有朋友。
在市场经营中,丰联一直追求“利农惠农,与农共荣”的企业理念,坚持“用我们的热忱做好农业后勤保障,用我们的真诚对待每一位农民乡亲,用我们的品牌承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流通活农、服务助农、科技兴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公司把发展的着力点锁定在连锁经营上,使农资配送网络直达乡村,并组建了专业的配送队伍,200多台机动非机动配送车活跃在仙桃的乡间田野。
丰联公司还牢固树立了“诚信守信,品牌经营”的理念,承诺对丰联所销售的所有农资商品实行先行赔付制度:凡在丰联公司购买的农资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公司先行双倍赔付。此举既对公司上下起到了杜绝伪劣商品进店、进而流入农村市场的军令状的作用,又大大吸引了农民,让农民在消费之前就享受到一种被尊重和放心的感觉,因此丰联农资在仙桃当地农资市场的份额逐年升高,当地农民编了一个顺口溜,前句叫“要种田,找丰联”。
2003到2004年间,农资市场波动大,农民面临着农资买着乱、农产品卖着难的困境。朱正兵说,我们既然定下了“与农共荣”的理念,就不能无所作为、坐视不管。朱正兵一方面稳定自己的化肥价格,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这是个根本问题,农民不变现不增收,拿什么投入农业?于是丰联农资开始琢磨“易货贸易”。朱正兵说,易货贸易看似原始,而且刚开始我们也是被逼出来的,但这些年摸索下来,我们还真趟出了一条为农服务、与农共荣的新路子。现在我们主动利用我们物流网络的作用,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销出去、卖个好价钱!比如我们让农民把肥先拉回家撒下地,物流中心负责把农民的稻谷收上来,我们经过加工卖到广东等地,然后用卖稻谷的钱结算化肥,农民不误农时、解决了卖难,我们销了化肥,还挣了加工费用,实为一举夺得。
农资行业随农时走,半年忙半年闲,现在丰联公司用闲暇的半年创造了额外的价值。帮助农民收购棉花,虽然每斤只挣几分钱,但解决了农民的大问题,这块业务也越做越大,2006年换购交易额3000多万元,2007年达5000多万元。朱正兵说,“后来农民又编了顺口溜的下句——先拿货,后给钱”,他笑着说,“我怕太多农民找我先拿货,我没有能力怎么办?所以这句还是不要广为宣传了!”
十年的历程,朱正兵和丰联农资见证了农资市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说,现在仙桃供销社在经过改革洗礼后也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现在我们和供销社联合成立了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还把供销社的管理引进来,建立了党支部,这在全省农资行业的股份制企业中是少见的。我们也受益匪浅,我们利用供销社加强基层管理,降低成本,平抑价格,保证供应,特别是今年湖北遭受罕见雪灾,我们配合政府为农民做了许多工作,所以在今年仙桃市“两会”上,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丰联公司。朱正兵说,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我们的旗帜永远是供销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