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棉花行业的气息带走了2007年棉花价格的变动,2007年在中国政府各项政策调控下,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幅度继续缩小,国内棉花产量和自给率稳步提高,棉花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与国际棉价基本接轨,在保护棉农利益前提下保持皮棉价格基本稳定。
一、2007年中国政府频繁调控棉花市场。
农产品的可再生性,决定了棉花在各国的国际贸易策略中的定位:即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中国各项直接针对棉花的政策亦是以在保证国内棉花供应前提下限制棉花进口、保护本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为目的。
滑准税政策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直接针对棉花市场实施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滑准税政策首要作用是相对于关税内配额提高了进口棉的关税,相对提高了进口棉的价格,进而相对提高了国产棉的竞争力。
自2005年5月30日滑准税实施到2007年12月31日,以Cotlook亚洲A指数和2007年新滑准税政策计算,滑准税下进口棉花港口提货平均价为12658元/吨,1%关税下进口棉花港口提货平均价为11066元/吨,平均价差为1592元/吨,滑准税使进口棉花税后成本提高14.39%。同一时期,以Cotlook亚洲A指数计算滑准税平均税率为15.9%。比配额内进口棉花税率提高14.9%。
滑准税的第二个作用是,压缩了因国际棉价波动引起进口棉花价格波动的空间,减弱了因国际棉花价格下跌形成的成本优势对国内棉花销售的冲击。自2005年5月30日滑准税实施到2007年12月31日1%关税下进口棉价格最大波幅为44%,是滑准税下进口棉价格最大波幅20%的2.2倍。
二、滑准税政策作为近年控制中国棉花市场的核心政策,必然需要其他配套政策。
其配套措施之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储备。滑准税政策降低了纺织企业进口外棉的积极性,同时也减少了国内棉花的供应量,中国政府必须利用国家储备来调节市场供需,以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量,并保证棉花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滑准税实施期间国家储备的收抛行为将经常化,2006年12月26日起到2007年1月26日国家在国内棉花收购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以标准级12700元/吨的到库价格收储新疆棉30万吨,有效稳定了籽棉收购价格,保护了棉农利益。2007年7月中旬国内棉花供应出现了局部紧张,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为了稳定市场,国家抛售30万吨政策性老棉花,实现了新旧棉花年度价格的平稳过渡,保证了市场供应,保护了纺织企业利益。
第二个配套政策是提供棉花补贴。滑准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棉进口,提高国产棉花产量便成了当务之急,所以2007年中国政府提供5亿元人民币的棉花良种补贴,为当年棉花产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个配套政策是加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收购资金支持。2007年农发行资金支持作为准政策性贷款,为保证籽棉收购、保护棉农植棉积极性、保证国内棉花产量、稳定棉花价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政策频繁调控市场的情况下,2007年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空间继续缩小。2004年国内棉花价格最高波幅6805元/吨(年度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下同);2005年最高波幅2630元/吨;2006年最高波幅2535元/吨;2007年最高波幅1675元/吨,是2004年度的25%,2005年度的64%,2006年度的66%。平稳的棉花价格有利于棉花企业平稳转型,有利于纺织企业安排生产,有利于棉花生产种植。
三、籽棉收购价格与皮棉成本价格背离,保护棉农利益与稳定皮棉价格未发生矛盾。
棉花对于农业产品和工业原料具有不同的含意。作为农业产品棉花是指籽棉,而对于工业原料棉花是指皮棉,之间的区别在于能生产油脂及饲料的棉籽。由于2007年食品及油料价格大幅上涨,棉籽价格相对去年翻番,使两种含意的棉花价格走势出现较大差异。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籽棉集中收购期,36%衣分、10%回潮率的标准级籽棉平均收购价为2.98元/斤,比2006年同期的2.6元/斤高0.38元/斤,涨幅14.6%。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籽棉集中收购期标准级皮棉收购成本价平均为13169元/吨,比2006年同期的12444元/吨高5.8%。2007年棉花集中收购期由于棉籽的持续大幅上涨,使籽棉价格稳步提高,而皮棉收购成本价基本保持平稳。保持皮棉价格平稳的国家调控政策并没有影响棉农收益,保护棉农利益与稳定棉价未发生矛盾。
四、国际、国内棉花市场于背离中趋于一致。
2007年国内棉价基本保持稳定,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2900元/吨上涨到年末的13500元/吨,涨幅9%,基本维持在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平稳状态。而2007年国际棉价随国际农产品的大幅上扬而大幅上涨,代表国际棉价的COTLOOK亚洲A指数由年初的60美分/磅上涨到年末的72美分/磅,涨幅20%。从短期来看国内外棉价呈外强内稳的背离走势。但从长期看,内外棉无税价格(不含关税、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趋于接轨,内外棉无税价差由2004年的4000元/吨下降到2007年底的500元/吨左右,外棉巨大的价格优势基本丧失。所以,从长期走势看国内外棉花价格不是背离而是趋于一致了,不是外强内弱,而是以往中国棉花价格太高了。
五、棉花价格稳定使总产量创新高,进口减少,自给率提高。
由于国家各项调控政策使国内棉花价格保持了近三年来的稳定局面,稳定的价格稳定了棉农心态。棉花播种面积连续增加,国内棉花总产量稳定提高,2007年棉花产量达780万吨,较2005年提高近150万吨。国内棉花产量的提高以及棉花进口的滑准税政策使2007年外棉进口量大幅降低,由2006年进口量的350多万吨,下降到不足250万吨。如果按总产量加进口量来计算纺织用棉量(1030万吨),则国产棉花自给率达到76%,纺织用棉的自给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