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荣是河南义煤集团公司千秋煤矿安检科的女工,她用21年的执着,精心地看护着她所挚爱的矿山,她用浓浓的关爱,真诚地守卫着矿工的平安。
赵爱荣今年46岁,1981年参加工作,1986年到矿安检科工作至今,连续20年被义煤集团授予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曾先后多次荣获义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十佳好矿嫂”荣誉称号。
提起赵爱荣,矿工们会挑起拇指说:“这个女人了不得!”同事们也会充满敬意地说:“她呀!豆腐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她天生就是一块干安检的料!”
从恨到爱的转变
赵爱荣,做起安全工作来和她的个性一样,敢奖敢罚,不徇私情,一双慧眼紧盯隐患,紧盯安全。用她的话说就是“三铁”精神: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她常说:“你对违章讲人情,那么事故对你一定不留情!”
正是因为她的执着和严厉,一段时间里她也成为大家的众矢之的。一些人开始恨她,说她拿着鸡毛当令箭,背地称她“赵科长”,恶名曾一度“刊登”在井下大巷的墙壁上,冷嘲热讽中,她依然态度坚定:“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责任有我,我必负责。”
由恨到爱是一个量的积累,更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在一次井下安全检查中,赵爱荣发现掘进队一位班长,在巷道掘进工作中,为了图省事赶进尺,没有使用前探梁,她马上要求整改,并进行了通报批评。月底,这位班长考核分只得了60分,全班被评为最差的班,工资少了一半,并做了区队级巡回检查,这位班长肺都要气炸了。当赵爱荣做家访时,他冲着赵爱荣咆哮起来:“打也打了,罚也罚了,你就别猫哭耗子了吧!”
然而,几天后,这位班长和几位工友却主动掂着水果到爱荣家致谢,弄得爱荣半天转不过来弯。原来,几天前,在掘进队窝头,因顶板破碎,一名工人在打炮眼时,险些被猛然掉落的一块两寸厚的巨大碴块砸中,正是因为使用了前探梁才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一次次排除隐患,一次次逢凶化吉,矿工们认为赵爱荣就是一颗福星,赵爱荣的“严”和“铁”震慑着事故隐患,捍卫着矿工的安全。于是,他们慢慢地理解了她,信服了她,真正体味到了“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打心眼里佩服起这位女安全宣教员,她也成了矿工们心目中名符其实的好安检、好矿嫂。
五只朝天椒的故事
赵爱荣觉得做安检工作必须打好安全亲情教育的“王牌”。她时刻要求自己做到“三勤”和“三有”,也就是嘴勤、手勤、腿勤和有情、有义、有招。
在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时,她先从“三违”人员的家属入手,吹好安全枕边风。
机电二队的王玉生是矿西井区二水平泵站的开泵工,每班的任务就按红钮开泵、按绿钮停泵,电机长时间的轰鸣成为一首没完没了的催眠曲。有次他因为班中违章睡觉,造成电机烧毁,被请到了矿“亲情教育培训班”,妻子也被矿上从豫东老家叫到了矿上。看着风尘仆仆的妻子,想到家中那让他们牵肠挂肚的儿子,老王羞愧地低下了头。细心的爱荣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中午吃饭时,赵爱荣的儿子被一盘辣椒弄得呲牙咧嘴,泪流满面。她看到后备受启发,替老王的妻子想了一个主意。于是,在她的授意下,每次入井前,不吃辣椒的老王都要精心挑选5只“朝天椒”放在背袋里,咬上一口能提提神,看上一眼就想起家,爱睡觉的老王终于改掉了坏习惯,“五只尖椒的故事”也在矿区传为佳话。
赵爱荣,就这样把浓浓的爱融入了矿山、矿工和事业里,为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李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