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琴)近年来,我国在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节约生产资源等多种优点的新型环保肥料——缓控释肥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化步伐也正在不断加快。这是记者从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专家组成的“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课题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缓控释肥料作为农业化肥工业的一次“绿色革命”,由于受技术与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研发及规模生产一直被一些国外发达国家拥有。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食品卫生安排、社会资源消耗、增加农业收入等多方面的压力加大,给缓控释肥料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极大的促进了该行业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30多家科研机构与金正大集团等70多家企业缓控释肥料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取得30多项技术研发专利,产业化步伐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山东金正大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缓控释肥料生产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且生产成本与市场售价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不仅使我国的缓控释肥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也使原本属于“贵族肥料”的缓控释肥料进入广袤农田成为现实。
自去年以来,由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等国家相关部委人员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对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虽然受国家相关政策与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缓控释肥料等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但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国家没有建立缓控释肥技术研发平台,造成技术重复研发,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另外,我国缓控释肥市场还相当混乱,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课题组建议,国家应把缓控释肥料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工程技术中心或者科技研究中心,以保证我国该行业技术研发的持续性与领先性;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产品国家标准,规范产品市场,维护行业正常发展,并且加大缓控释肥料的社会与市场宣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