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来,本报“灾后重建第一线”报道组兵分九路,奔赴遭受罕见雨雪凝冻灾害的南方省份调查采访。灾害给各地带来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同时我们发现,在“抗灾害、保民生”的紧急时刻,供销社总是活跃在第一线,广大供销社干部职工在抗灾抢险、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各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赞誉。
“越是在困难危急的时候,越能体现出供销社的重要作用。”每到一处,当地政府、供销社干部职工都这么告诉记者。
指导救灾
灾害甫一发生,总社连续发文要求各地供销社做好抗灾工作,多次致电各地询问灾情,指导救灾工作。随后,总社领导率工作组分赴七个省份进行调研慰问,将救灾款送到各地。
各地供销社干部职工始终马不停蹄地奋战。贵州省供销社主任张达伟已经连续三、四个月没有休息。春节刚过,他与省社几位负责人率领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救灾。记者到贵州采访时,贵州还有40多个县没有通电,部分乡镇公路不通。工作组克服种种困难,到受灾严重的第一线,与干部职工商量救灾重建。
与此同时,湖南等省供销社负责人也纷纷到基层指导救灾。湖南各市州供销社还组织人员深入农产品基地,部署抗灾措施,宣讲防冻知识。
记者在安徽采访时了解到,该省供销社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强大农化服务体系和先进的农化服务手段,在抗灾减灾促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辉隆集团聘请农业专家,通过2003年就建立起来的“辉隆800”免费热线,随时接听农民来电,解答雪灾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省广播电台《辉隆金色田园》助农热线,介绍农作物冻害防治办法,以最快捷的方法迅速将辉隆农化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指导全省农民抗雪救灾。
运送物资
此次抗灾救灾,供销社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雪灾发生后,总社迅速行动起来,统筹调运物资送往南方受灾省份。其中,调运煤油、蜡烛、大米等物资送往贵州;从吉林调运蜡烛直接发往郴州市;从湘农集团公司调拨麻袋发往其它重灾区……
接到桂林市供销社紧急求援救灾物资的报告后,广西区联社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通知玉林、崇左、防城港、南宁、北海、钦州等12个市供销社,广泛联系货源。在很短时间内,各地供销社为灾区县组织调运了蜡烛149130支、棉被53715床、棉衣38420件、棉鞋32623双、保暖内衣34150件,总计金额904万元。
大年三十这天,广西资源县供销社干部职工鞋上缠上稻草,踏着冰雪,肩扛背驮,将想尽办法组织到的5吨煤油、203斤柴油送到梅溪乡咸水洞村,为该村2650个灾民解决了照明和碾米用油难题。同一天,贵州台江县供销社职工用肩扛、用马拉,将煤油送到不通公路的苗寨,让乡亲们过上亮堂堂的春节。
保障供应
贵州省供销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灾期间,全省系统500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不停业、不断档、不涨价,保障了日常生活供应。其中黔东南州社储备了4.68亿元的各类日用消费品保障供应。
大雪压境,湖北省应城市供销社主任承诺:“我们所辖的土特产市场坚决不涨价,千方百计保证节日供应。” 湖南各地积极组织蔬菜、水、油等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平抑物价。
安徽省供销社要求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业,充分发挥“新网工程”网络资源优势,组织农产品基地与专业社进行产销衔接,组织供应小分队,连锁配送、定点供应,切实保证生活品供应。
13个月前开业的安徽舒城阙店乡供销社合家福连锁超市此次也遭受灾害,在乡供销社主任郑贤祥带领下,职工们用建筑脚手架将屋顶支撑住,将价值100多万元被压的商品悉数搬运出来,保证及时供应当地农民。记者采访时看到,坍塌超市里的商品已经转移清空,在坍塌交界处,临时用红蓝编织布搭起来了一面“墙”,合家福超市就这样开门营业。郑贤祥介绍说:“作为乡里最大的超市,我们从恢复营业以来一直没有休息,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村日用生活品的供应,努力让大家过上一个好年!”超市准备了充足的货源,在雪灾造成交通中断的10天中没有停止供应。
四川省达州市供销社坚持执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各市县、区供销社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对所属商场、超市的重要消费品和主要化肥商品进行监控,每周都向市社报送主要商品进销价格和库存储备商品的变化。
供应农资保证春耕生产
今年春耕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尽可能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是各地政府和广大农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时得知,各地供销社已充分做好准备,保证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
截至今年2月,贵州省供销社已储备化肥近26万吨,同比增加3.07%。目前该省供销社正想办法陆续调进更多的化肥。广西区供销社自筹资金50多万元,组织202吨化肥,无偿援助资源、全州、灌阳、兴安、龙胜、临桂、三江等7个重灾县供销社,帮助灾区灾后尽快恢复生产,免费发放给因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目前,全区供销社系统化肥库存68万吨,同比增长31%,调储农用薄膜1万多吨。
春节期间,辉隆集团皖江公司区域的黄山、宣城、当涂、池州、巢湖、庐江、蚌埠、安庆等10多个配送中心近百名员工主动放弃假日,奋战在工作岗位,组织到站化肥接货,忙于辉隆连锁店化肥、农药和种子配送,积极做好灾后化肥供应工作。记者在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辉隆农资连锁店看到,化肥品种齐全,安庆尿素80元/40千克、江淮碳铵30元/50千克、40含量中东复合肥105元/50千克、价格基本平稳。农民王家华告诉记者,他种有4亩多地,每年农资投入3000元左右,对供销社农资供应还是满意的。一是产品质量有保证。二是价格浮动不大,“人家有统一规定,我们也就放心”。干汊河镇供销社主任唐维俊告诉记者:他们严格遵循国家5%价格浮动的规定。另外,分散包装,以适应农民在价格高位时小批量、多样化的购肥需求。同时,辉隆集团加强了对化肥库存、销售、进出口和市场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要求各地配送中心密切关注化肥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趋势,及时向总部反馈信息。
平抑物价
1月20日,因灾滞留在广西南丹县境内绵延20余公里的4000多台车辆队伍中,传出“南丹政府好、供销社万岁!”的声音。原来,滞留在这里的12000多人吃饭喝水都成问题,商贩趁机哄抬物价,一盒快餐面卖到20元,一瓶矿泉水卖到10元以上。南丹县供销社得知情况后,马上组织货源供应给滞留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盒快餐面只卖4元,一瓶水只卖2元。该县社一方面组织车辆把生活用品送到被困滞留车辆地带,一方面利用供销社的村级农家店,及时地并按正常价格为被困司乘人员提供所需食品等生活用品,供销社打出“南丹县供销社便民服务队,平价供应商品,免费供应开水,为远方的客人服务”的牌子,设立了4个供水站,出动车辆50台次、人员近200人次,为滞留路上的客货车人员供应平价食品、药品和免费提供开水,许多滞留人员被深深感动。
受灾期间,江西九江市民买菜困难,有的市民买两棵大白菜竟花了20元钱。有关部门到农村调不来货,而供销社直接与合作社联系,迅速调运一批大白菜,以三毛一斤的成本价向市民供应。九江市供销社主任涂滨根告诉记者:“这次能为老百姓做成这件事,全靠我们组建起来的两大平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九江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有了这两大平台,他们能够迅速地得到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提供充足和低价的货源,还能够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合作社社员告诉记者:“平时供销社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还让我们参加免费培训,现在需要我们做点事都是应该的,虽然是赔钱卖菜,但我们心甘情愿。”
走访慰问
灾害过后,各地供销社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供销社机关干部积极捐献御寒衣物、救灾款。广西区联社还给受灾最严重的资源县供销社拨款1.5万元购置发电机,帮助当地供销社尽快恢复用电。该区资源供销社还拿出资金慰问了该村16个五保户,让灾民过上了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不少供销社还前往定点扶贫的地区走访慰问。贵州省供销社干部职工驱车数百公里,到黔东南的西江镇慰问。四川省万源市供销社捐款给定点扶贫的曹家乡水鼓坝村,帮他们组成临时抢修队铲冰除雪,保证村道畅通。让230户1000余村民能把年货运回家,欢欢喜喜度新年。泸州市供销社干部职工更是三下灾区,帮助制定防灾抗灾措施,展开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截至记者发稿时,各地供销社“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正陆续展开。